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1.
正他是一名高校老师,可偏偏没有寒暑假,一年至少有十个月是在基层团场忙碌着。他是一位职业经理,同时也是兵团精品课程《家畜育种学》的负责人,他把畜舍当成讲堂,履行着传道授业的职责。他就是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廖和荣。今年10月,在兵团成立60周年之际,被兵团党委、兵团授予"兵团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2.
李大钊不仅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还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人生价值思想的第一人,他的人生价值思想包括人生价值标准、人生价值的目标、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和途径。李大钊同志始终关注青年发展,他的人生价值思想在今天对新时代的代青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青年应该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伟大建设实践当中,能够促进青年发展,增强青年一代的民族责任心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23.
《政工学刊》2004,(1):64-64
当年,爱因斯坦曾收到过一封信,信中邀请他去当以色列总统。令许多人想不到的是,爱因斯坦拒绝了这个令人艳羡的职位。他说:“我的整个一生都在同客观世界打交道,因而缺乏天生的才智,又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以及公正地对待别人。所以,本人不适合如此高官重任。”爱因斯坦的可贵  相似文献   
24.
对于我军广大农村籍士兵来说,责任田要么是其退伍后赖以生存的基础,要么是其提升生活水平、展示人生价值的平台,其重要性可想而知。然而在现实中,各地对农村兵责任田问题的解决办法差异较大,严重扰乱了农村兵的思想。因此,这一领域的法律知识,无论是  相似文献   
25.
夏尔·戴高乐,是法兰西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对中国友好的政治家。他之所以成为世界伟人,当然首先在于生前对他的国家作出的重大贡献,而他对自己葬礼从简的主张,也受到世人普遍赞颂。1970年11月9日,他离开人间。按照他的遗嘱,葬礼完全是私人的。他的遗体安卧在一个价值72美元的木棺内,只有同村的一位肉店店员、一位乳酪师傅和一位农场工人抬他到墓地。整个葬礼只有家人参加,没有仪仗,没有一位本国和外国领导人到场。这位伟人主张葬礼从简,家属遵从遗嘱,确实给世人留下诸多思考。对于葬礼,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着不同的主张。儒家提倡孝道,主…  相似文献   
26.
思想政治工作要真正教育人说服人,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人格,是人的品格、道德、思想、信念等诸多要素的集合。人格的力量是  相似文献   
27.
本文勾勒出了明清小说对于人生价值问题的探讨轨迹:元末明初传统的人生价值观念的动摇和破灭,明中后叶个性解放思潮的兴起,清代小说对人生价值问题的再探讨。对这一探讨过程及最后所取得的思想成就,从文化学角度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28.
依法履行国防义务是每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依法服兵役是每位适龄青年的职责和使命。"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多少年来,广大有志青年纷纷把参军入伍作为报效国家、展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选择,他们相信通过军队这所大熔炉的历练,将会为自己今后的人生之路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让军营见证他们的成熟,让青春在军营中闪光。部队的基础是士兵,士兵的基础是兵员,征兵工作对部队战斗力建设举足轻重,人武系统一定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征兵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好办法,真正把优秀青年送到部队去。  相似文献   
29.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同志命名,在总结雷锋个人事迹基础上形成的精神思想,虽然如今社会状况与雷锋同志所处的时代有所不同,但雷锋精神也在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创新、丰富其内涵。挖掘雷锋同志关于人生观的思想,了解其深层次的含义,并将雷锋精神中所蕴含的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加以探讨和学习,将其思想在实践中转化自己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30.
杨海 《政工学刊》2003,(10):48-48
嫉妒是一种憎恨以至攻击在某个方面(如才能、成就、地位和境遇等)超过自己的人,借以维护被扭曲了的自尊心的变态心理。它具有明显的敌意,因而给人际关系造成极大的障碍。一般说来,地位相近、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的人之间比较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学研究表明,嫉妒心并非生而有之,而是在一定的后天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与自尊心同步生长的,或者说它的产生源于过度的自尊。嫉妒心的生成和发展,一般开始于嫉羡,即对超过自己的人既羡慕又不免夹杂嫉妒的心情;然后发展到嫉忧,对别人超过自己怀着一种忧惧之心;最后才成为公开的不加掩饰的嫉恨。当一个人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