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21.
在对弹药生产响应能力与生产速度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任务冲击下,弹药生产响应能力的计算方法。对不同任务冲击度及生产速度约束条件下,弹药生产响应能力系数进行了对比,为任务冲击情况下弹药生产响应能力需求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2.
分析了人工神经网络特征提取方法用于特征压缩的原理,研究了多层网络的隐层提取模型、Oja网络模型和基于Sanger算法的网络模型,以坦克柴油机燃油系统典型故障的特征处理为例,采用Sanger算法对特征参数进行了压缩,实现了特征空间的约简。该方法有利于简化分类器的设计,对于解决复杂设备的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3.
航行数据记录仪(简称VDR)是一种以安全并可恢复的方式,记录保存有关船舶事故发生前后一段时间内的船舶有关信息的仪器,对加强海上航行安全和船舶事故的分析有重要的意义,语音信息处理是VDR的重要功能之一.VDR音频系统以Windows为系统平台,主要包括音频采集,音频压缩,麦克风检测和语音回放四个部分,重点讨论了Windows系统下音频采集系统框架设计、音频压缩算法GSM6.10的设计、利用语音频谱分析进行麦克风检测和音频回放系统.  相似文献   
324.
为了研究活塞式磁通压缩发电机(P-MFCG)电枢内部涡流及周围的磁场分布,在Maxwell方程组的基础上,对电枢附近区域的磁场模型进行理论推导,得出电枢附近区域涡流场的控制方程。采用Ansoft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应用于P-MFCG的柱状电枢上感应涡流、磁感应强度以及电枢所受电磁力的分布进行仿真分析,其结果对电枢的优化设计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25.
针对非线性系统的辨识问题,提出了非线性压缩测量辨识算法,且推导出了一种符合压缩感知测量准则的测量模型。相比递归最小二乘法,该方法极大地减少了所需的测量数,使得高阶Volterra级数辨识成为可能。此外,还分析了实际应用中的各项因素对辨识准确性的影响,如信号稀疏度、测量噪声、测量矩阵形式等。  相似文献   
326.
327.
328.
正负双波激励冲击响应谱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ANSYS软件,采用双波激励历程求解了单自由度系统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响应,使用时间历程后处理器(POST26)的RESP命令生成冲击响应谱,并与德国舰艇建造规范(BV0430)的冲击输入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双波激励历程的最大位移和最大加速度冲击响应谱与BV0430的冲击输入谱吻合较好,而最大速度冲击响应谱误差较大。由于最大速度响应对结构抗冲击设计影响很小,所以针对BV0430冲击输入谱采用双波激励历程对船体设备进行时域抗冲击验证计算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29.
330.
低速大质量球头弹冲击下薄板塑性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半穿甲导弹冲击下舷侧结构抗侵彻性能及机理,探讨舷侧抗半穿甲导弹侵彻结构设计,假设低速大质量球头弹冲击下薄板的穿甲破坏可分为隆起变形、碟形变形和弹体贯穿3个阶段,采用理想刚-塑性材料本构模型,同时考虑剪切、弯曲及薄膜拉伸对薄板变形和失效的作用,分析了薄板在冲击过程中的塑性动力响应及三个阶段中的变形吸能,并采用材料有效塑性应变失效准则分析了薄板的穿甲破坏准则,得到了弹体穿甲后的剩余动能和速度、薄板的弹道极限速度以及薄板的最大塑性变形。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及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