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31.
采用腐蚀电化学的点蚀极化曲线并结合腐蚀形貌的扫描电镜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回归再时效(RRA)工艺处理7A60铝合金在0.5mol/L NaCl溶液中的点蚀行为,对其耐点蚀性能进行了评价,并探讨了RRA工艺改善该合金点蚀性能的机理。结果表明:采用120RRA工艺(120℃×24h预时效+195℃×0.5h回归+120℃×24h再时效)处理后,7A60铝合金在0.5mol/L NaCl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线闭合环面积减小,再钝化电流密度Ipp降低,蚀孔较浅,RRA工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该铝合金在0.5mol/L NaCl溶液中的耐点蚀性能。  相似文献   
332.
声纳的探测误差模型是声纳仿真的核心技术。针对现有的声纳误差白噪声模型仿真逼真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贝叶斯混合源分离方法,建立了声纳的探测误差模型,提高了声纳误差模型的性能。与传统的白噪声仿真方法相比,基于贝叶斯混合源分离方法的声纳误差仿真模型具有较好的逼真度,可以有效地对声纳探测误差进行建模和预测。  相似文献   
333.
盲扰信分离是盲源分离算法在无线通信抗干扰中的应用。文章将独立向量分析(IVA)引入到卷积混合频域盲扰信分离算法中,克服了频域方法存在顺序不确定性和分离效果不佳的缺陷。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的有效性,采用该算法实现了卷积混合条件下BPSK信号与多种干扰的扰信分离,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334.
用户入站容量是RDSS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主要受限于入站信号之间的多址干扰.提高扩频码速率可以增加人站容量,但卫星转发器带宽限制了扩频码速率的最大值,从而限制了单个扩频频谱入站信号容量最大值.在卫星转发器带宽受限情况下,提出了采用分离扩频频谱的方法来提高入站容量,并分别对扩频频谱分离为两个和三个的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了两种分离扩频频谱方案下扩频码速率的最优值.仿真结果表明,在现有转发器带宽内分离为两个扩频频谱可以提高入站容量29%,分离为三个扩频频谱可以提高人站容量37%.  相似文献   
335.
用有限体积法求解三维完全气体的Navier-Stokes方程,并将通量守恒的分区计算方法和B-L湍流模型修正结合在一起,捕捉到了间断处的分离涡、激波、膨胀波等流场信息  相似文献   
336.
实验研究了燃烧热释放速率和腔室开口面积对细水雾灭室内池火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口面积一定时,灭火时间随池火燃烧热释放速率先减小后增大;燃烧室全封闭时,灭火时间随燃烧热释放速率单调下降.当燃烧热释放速率一定时,开口面积越小,极限氧气浓度越低,表明燃烧产物对燃烧的抑制作用增加;开口面积一定时,随着燃烧热释放速率的增加,极限氧气浓度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表明水雾对燃烧的抑制作用先降低后增加.  相似文献   
337.
在“广义噪声”定义下,提出一种盲噪声空域分离算法.该算法不仅能够对来自空间多个未知方向的未知信号进行分离,确定其声源发生坐标,而且能够对信号实施有选择性的接收或消能阻断.因此,该算法特别适用于复杂电磁条件下的无线通信信号的分离与对拒收信号的“软隔离”,而且能够实现在“广义噪声”定义下的“软降噪”.本算法对来自多个方向的相互独立信号的分离准确率达到98%以上,所形成的反“噪声”信号能够在其作用范围内使“噪声”的能量降低50%以上.  相似文献   
338.
为了改善波导缝隙天线的散射性能,设计了一种电磁带隙(electromagnetic band gap,EBG)结构的吸波材料,从导纳圆图、表面电流和电场分布等方面分析了其吸波机理。其厚度为0.3mm,吸波率达到99.9%,将其加载于波导缝隙辐射金属基板上,得到了低雷达散射截面的波导缝隙天线。仿真结果表明:加载后的天线回波损耗和增益基本不变,在5.48~5.75GHz工作频带内,法向RCS减缩都在3dB以上,最大减缩达到15.8dB,单站RCS在-18°~18°角域减缩超过3dB。证实了该吸波结构有良好的吸波效果,可以用于波导缝隙天线带内隐身。  相似文献   
339.
利用12.7 mm穿甲燃烧弹靶试陶瓷基的3种复合装甲板,探讨弹-靶的相互作用,研究陶瓷基复合装甲结构与陶瓷材料的抗弹性能.结果发现:当陶瓷板对弹丸的阻力与弹丸的作用力平衡时,陶瓷板可将弹丸挡在陶瓷板前;Al203陶瓷的抗弹能力优于(SiC+ Si)陶瓷;须约束陶瓷板才能充分发挥其抗弹优势.在分析弹-靶作用的基础上,提出“陶瓷基复合装甲存在陶瓷组元的弹靶临界厚度”概念,当陶瓷厚度大于临界厚度时,陶瓷板能将弹丸挡在陶瓷板前,而陶瓷自身的损害几乎可以忽略;陶瓷材料存在弹靶临界厚度的必要条件是其动态硬度高于弹丸,临界厚度取决于材料动态特性、靶板结构和靶板各组元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340.
基于对材料特性和防弹机理的认识,设计了由600D腈纶、无纺布、Al2O3陶瓷和高强PE材料构成的陶瓷基复合靶板,靶板防护面密度ρA为92 kg/m2,尺寸为300 mm×300 mm×35 mm,用现役12.7 mm穿甲燃烧弹考核了靶板防护能力,尤其是探讨了PE在背面不受约束情况时中弹后的行为.结果表明:靶板结构是可行的,可防住V25为810 m/s的现役12.7 mm穿甲燃烧弹,PE层有优良的防二次效应的性能,而靶板结构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在靶试和讨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靶板结构改进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