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研究并提出一种有效支持组播的高性能路由器QoS机制QoS RESM,该机制以多阈值机制为基础,考虑远程转发引擎的拥塞状态信息,引入全局控制反馈机制,有效完成了高性能路由器上支持组播的流量控制。最后描述QoS RESM在基于网络处理器的核心路由器上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32.
看点     
正无线网络小心用如今,无线路由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安全问题也日渐凸显:网银被盗、隐私暴露、数据丢失等等。据知情人士透露,黑客可通过破解无线路由器密码或利用路由器自身的后门漏洞,直接控制路由器,窃取用户信息。安全专家提醒,用户要学会经常检查连接路由器的主机,如发现蹭网行为,应及时更换密码。同时,警惕陌生的无线网络,使用公共无线网络时一定要谨慎,不要登录网银账户或进行在线支付。  相似文献   
33.
针对传统航空武器电子系统设计中存在的数据管理混乱和低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库的管理平台对整个设备与接口控制信息进行管理的方案。基于三层开放式结构,建立了以SQL Server为数据库引擎,结合XML进行数据管理的模型,实现了对数据存储、数据操作以及终端管理的功能,形成了拥有丰富接口的开放式武器系统辅助设计平台。该平台具有友好的人机界面和良好的可扩展性,并在作战飞机航空武器仿真系统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34.
多个方向的可扩展特性是新一代互联网的重要特点,这对高性能路由器的性能、规模、功能和服务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路由与交换技术是承载这种可扩展特性的关键技术。从网络处理器设计、路由查找技术以及高速交换技术三个方面总结了高速路由与交换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5.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的POP组网方式面临巨大的挑战,部署SPR(Single POP Router)路由器被认为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提出了异构路由器的聚合交换技术,可以将POP中的多个异构路由器以集群的方式实现一个规模更大的SPR路由器,具有降低组网成本、保护现有投资、简化网络管理、提高交换效率等优点。给出了聚合交换技术中需要重点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以及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6.
随着网络带宽的不断提高,分组到达路由器的时间间隔不断缩短,对路由器处理分组的速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分组调度算法,如WFQ,由于性能和可扩展性等问题,难以在高性能核心路由器中实现。为此,提出了分组非精确调度技术,在不影响应用QoS的前提下对经典的调度算法进行修改,通过简化硬件设计提高调度器的服务能力。模拟分析表明,采用非精确调度技术的SLQF算法的延时特性与传统算法LQF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7.
针对星上路由器的路由查找功能展开研究。通过分析比较多种路由查找算法,利用软硬件协同设计的思想,给出了星上路由查找的设计与适合硬件查找的Trie树实现。给出了算法实现程序,通过实例分析了算法的优点。结果表明设计可以满足宽带卫星通信系统业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38.
目前网络发展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提供具有不同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要求的多种IP业务。为了实现对具有QoS要求的IP网络及业务的管理与控制,人们引入服务等级协定SLA(ServiceLevel Agreement)。文章研究如何基于SLA对IP网络进行QoS监管进而实现端到端线路带宽资源的动态调配,提出了一种基于SLA的QoS监管和带宽动态调配管理框架,并进行原型系统实现;最后,搭建实验室演示场景,通过视频播放系统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9.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需要数字水印技术以保护XML的版权,文中首先介绍了云模型的知识,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模型的XML数字水印方案,给出了XML云水印嵌入和提取检测方法,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证明了算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0.
简要介绍了网关在外军情报互通中的应用情况,由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网关的雷达情报宽带IP传输体系,研究了其拓扑结构、工作流程及各种情报源接入宽带网的方式;分析了情报通信网关的功能与组成以及情报采集、存储、转发中涉及的关键技术.针对情报交换格式标准各异,提出了利用XML语言进行统一描述的思路.在局域网内对系统时延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减少延迟的方法.最后对网关系统中如何进行命名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