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随机共振用于非周期信号处理的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双稳系统及其数学模型,给出了该系统应用于非周期信号处理的应用模型,进行了仿真实验并给出了实验结果。在此基础上,对非周期随机共振信号处理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非周期随机共振信号处理与传统的周期随机共振信号处理的机制类似,也是信号、噪声和双稳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2.
讨论在宽带信号体制下,对水中高速目标的检测与估计问题,给出了高斯包络线性调频信号必须采用宽带模糊函数进行检测时的带宽和目标速度范围。在仿真分析了信号宽带、窄带模糊函数主峰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联合利用宽带模糊函数和窄带模糊函数的高效目标参数估计算法,该算法可以将二维相关运算简化到一维相关运算,降低了运算量,同时具有良好的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73.
多通道阵列测向系统存在硬件量大、造价高及多通道间不一致时性能恶化等诸多不足,因而提出一种基于相位补偿的单通道接收阵列测向方法.所有阵元共用一个接收通道,通过切换开关分时选通各阵元,各阵元的感应信号在时域上是错开的,无法进行超角分辨测向.在频域上补偿各切换时延引入的附加相位后,使得各路信号在时域对齐,此时可进行超角分辨测向.计算机仿真实验说明了此系统模型和信号处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4.
由于受探测手段的限制,水下潜艇对空中目标的威胁评估一直是研究难题.针对潜艇所能获得的各种信息,分析了舰载反潜直升机作战起飞影响因素、跳跃时间影响因素以及声纳定测时间影响因素,给出量化形式,构造出了潜艇水下推算舰载反潜直升机作战时间的动态计算模型,为潜艇定量评估潜在空中目标的威胁程度提供了合理的逻辑支持.  相似文献   
75.
针对水声领域中高速大容量的实时信号处理任务,为了提高处理系统的通用性,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DSP芯片的并行声纳信号处理系统。系统采用TI公司的高性能处理芯片TMS320C6416作为其处理内核,并采用松耦合式的静态结点互连网络结构,能够在保证结点具有一定处理能力的同时进行方便高效的互连。为通用并行信号处理平台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6.
先进的电子系统已成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重要因素。通信雷达声纳修理厂,就是保障战舰电子系统正常运转的一支特殊部队。为战舰远程打击捕捉先机4月下旬的一天拂晓,南海某海域风平浪静,刚完成信息化改装的某型导弹驱逐舰新型雷达开机,严密捕捉着警戒区内的可疑目标。  相似文献   
77.
1.潜艇在水下航行时,是如何发现水下障碍物的? 答:潜艇水下航行时,对水下目标的探测主要靠潜艇声纳实现对周围物体的探测,即声纳通过接收水下目标发出声波或接收目标反射声纳本发射的声波来确定目标的方位、距离,从而达到对海底状况的观察。声纳分被动声纳和主动声纳两种,被动声纳通过接收水中目标发出的声波来探测目标,  相似文献   
78.
超宽带信号正交解调误差的分析及校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超宽带相参接收系统中,正交解调的 I、 Q 两路输出的幅度和相位的不一致性以及直流偏置分量会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本文就超宽带信号的正交解调误差对信号处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幅相特性不一致的校正方法,并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