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4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嫦娥二号工程”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是党和国家对工程研制的充分肯定和最高褒奖。回顾两年来“嫦娥二号”的每一次跨越.都仿佛聆听到科技创新的激昂旋律。  相似文献   
12.
春节,团团圆圆的节日。除夕,思念亲人的时刻。在这团团圆圆的节日里,中华儿女思念着一位远在数十万公里之外的亲人:“嫦娥”。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在接近新春钟声敲响的时刻,节目主持人动情地宣布——  相似文献   
13.
在古城西安,有一支为"嫦娥一号"卫星绕月探测而殚精竭虑的队伍,这就是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赵葆常研究员及其科研团队。在这次绕月探测工程中,以赵葆常为主任设计师的西安光机所有效载荷项  相似文献   
14.
在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有效载荷分系统的研制队伍中,忙碌着一个瘦弱的身影,这就是微波探测仪分系统主任设计师、中科院空间中心张晓辉研究员。张晓辉1956年出生于吉林长春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强烈的求知欲让他在  相似文献   
15.
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入航天之后,我国航天活动的第三个里程碑。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卫星承载着中国人对月球的憧憬和向往,穿云破雾,直奔太空。  相似文献   
16.
又见嫦娥     
牧南 《中国军转民》2010,(11):64-67
嫦娥是离地升天、渴求永生的神话人物,以其形象之美妙、寓意之深远,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21世纪,我国绕月探测工程以之命名,赋予嫦娥形象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太空探索长路漫漫。"嫦娥"奔月是中国人进军宇宙的伟大壮举中极其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2月6日,当世界瞩目的嫦娥三号卫星所载的探测器——玉兔月球车行驶在月球表面.X射线谱仪开始工作时,本刊记者拨通了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嫦娥三号卫星粒子激发X谱仪主任设计师王焕玉的电话.向他表示祝贺。他说:“成绩是高能物理所科研团队共同创造的,功劳也是大伙儿的。成功之后自然很兴奋.但后面还有嫦娥四号、五号在等待我们继续攻关。”  相似文献   
18.
与美丽的神话不同,助嫦娥三号飞天的不是“仙丹”,而是一支支技术过硬、勇攀高峰的嫦娥团队。嫦娥三号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难度大、研制周期短、涉及单位众多,其开展的每项设计、研制工作都要求人与人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的高度配合,因此尤为强调团队合作。本文将带您走近嫦娥三号任务中在幕后作出重要贡献的几个典型团队,来感受团队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因防科工局认真贯彻落实仝围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要求紧紧围绕囤防科技工业中心工作,宣传以探月工程(即嫦娥工程)为代表的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引领全行业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共同为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20.
《国防科技工业》2013,(10):51-51
2010年10月1日,正值国庆,"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圆满成功。为了庆祝发射成功,向为祖国航天事业作出贡献的航天人献一份赞礼,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决定将中国传统酒文化与陶瓷文化相结合,制作一支"嫦娥酒瓶"。景德镇市爱新礼品贸易公司的董事长方拾胜在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既兴奋又紧张。兴奋是因为有一种无尚的荣誉感,紧张则是一种压力,因为这项任务不同于方拾胜以往接到的任何一项任务,这是瓷都人通过陶瓷艺术表达对祖国航天工作者的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