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22.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  相似文献   
23.
《兵团建设》2013,(9):18
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后,地震原因引发各界猜测。雅安7.0级地震与汶川8.0级地震相距五年,震中相隔85公里,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两次地震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之前有"汶川地震已经把几千年积累的应力释放完了"的说法,雅安这次的大地震为何还会发生?昔日稳定断层正转化成不稳定断层  相似文献   
24.
针对军用轮毂六相PMSM无位置传感控制系统中采用传统滑模观测器导致的系统高频抖振问题,以及估计坐标系相位滞后对转速估计造成的稳态误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螺旋滑模观测器的转速估计算法;在旋转坐标系下采用超螺旋算法对系统中的高频抖振进行抑制,并对反电动势进行观测,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对电流动态误差方程进行稳定性分析,考虑估计旋转坐标系相位滞后对转速估计误差的影响,根据超螺旋滑模控制算法结构特点,提出一种考虑d轴估计反电动势的转速估计算法;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基于超螺旋滑模观测器的转速估计算法具有更高的估计精度;其能够抑制系统中的高频抖振,降低了估计坐标系相位滞后对转速估计误差的影响,省略了低通滤波器和相位补偿模块,提高了转速估计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5.
26.
在测控、火控和情报侦收等系统中,雷达的跟踪校相依赖于标校塔。通常的无塔校相是以浮空信号源代替标校塔,仍会在实战中暴露我方的位置和参数,招致反辐射导弹的攻击。首次提出伪相关解调技术,只需在跟踪接收机内增加一移相器,便可利用雷达通常都有的上行自检信道实现校相。方法极为简单、经济,适用于各种单脉冲跟踪体制,对迅捷完成大量现有雷达的改造,提高战场隐身能力,有很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7.
气液两相管流流型识别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理论及方法的研究进展。首先探讨了流型划分问题,然后针对水平管路、垂直管路及摇摆管路介绍了两相流流型转换机理及转换的边界条件;对于流型的在线识别,介绍了基于波动理论、神经网络和图像处理的流型识别方法。最后提出了气液两相管流流型识别中亟待开展的理论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8.
基于超声速气液两相流升压原理的水蒸气液化升压装置具有液化迅速、出口压力高的特点,但是两相流升压的物理过程十分复杂,目前分析模型中考虑的参数较少,对细节刻画不够全面.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建立了两相流分析模型,考虑了液滴与水蒸气的传热、传质过程,分析了冷却水温度、引射比、混合室收缩比、过冷度和速度滑移比对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激波前的压力、干度、空泡份额与引射比的关系,以及凝结激波前后的温度和压力与引射比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为提高系统性能.需要尽可能地提高液体的雾化程度,降低冷却水的温度,同时将引射比控制在6~8附近;如果设计合理,装置的升压系数可达3倍以上.  相似文献   
29.
本文在对克拉泼电路的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Microwave Office软件仿真、优化出耦合元件Lgx、Cg的取值范围,用封装的场效应管、变容二极管设计、研制出15GHz压控振荡器,在14.7-15.4GHz调谐带宽内,振荡器的线性指标达到1.15,功率输出为15dBm,偏离载频100KHz,相位噪声倨于-80dBc/Hz。  相似文献   
30.
为了提高含硼推进剂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内硼颗粒的燃烧效率,采用颗粒轨道模型进行了补燃室两相流的数值模拟,其中硼颗粒的点火和燃烧模型采用的是King模型,建立了发动机补燃室内简单反应流模型,在该模型下研究了进气道的位置对非壅塞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燃烧效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直连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后进气道角度为60°时的燃烧效率比90°时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