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41.
雷达隐身材料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隐身技术普遍应用于军事领域,首先介绍了雷达隐身技术的基本原理,重点阐述了雷达隐身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并且提出隐身材料技术的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242.
以计算机为平台,采用专用射频芯片CC1000,研制了一套舰船主机轴功率遥测系统.该系统工作于ISM频段,采用FSK调制,结构简单、可靠性好、抗干扰能力强.  相似文献   
243.
"忠武公李舜臣"级(KDX-2级)驱逐舰是韩国21世纪初期自行设计建造的新一代防空导弹驱逐舰,是韩国海军首级具备区域防空能力的舰艇,以舰队防空为主要任务,同时兼具反潜与反舰作战能力。首舰"李舜臣"号(DDG 975)于2002年5月22日在大宇公司玉浦造船厂下水,经过为期一年的海试后于2003年底正式服役。2号舰"文武大王"号(DDG 976)于2003年4月11日下水,2004年9月30日服役;3号舰"大祚荣"号(DDG 977)于2003年11月12日下水,2005年6月30日  相似文献   
244.
基于DRFM的机载PD雷达干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干扰技术对PD雷达干扰的不足,噪声干扰对干扰机功率要求高,欺骗干扰产生的干扰数目单一,基于当前对抗先进体制雷达的手段——DRFM,对PD雷达干扰进行研究。通过将截获的雷达信号存储、处理,按程序设定的转发间隔重复读出当前采样信号并转发,产生了多个距离欺骗假目标;通过对每次转发干扰进行频率调制,产生了包含距离速度欺骗的一系列假目标;并经过Matable仿真验证了在PD雷达窄带滤波器中,出现多个距离或速度欺骗假目标。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干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45.
舰艇红外隐身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定性描述了舰艇的主要红外辐射源,定量分析了舰艇和背景的红外辐射特征,通过分析舰艇对红外隐身的要求,结合舰艇红外隐身的发展现状,研究了舰艇红外隐身技术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46.
隐身兵器战     
朱文胜 《国防》2001,(4):15-17
2021年2月16日零时30分,夜幕下的E国首都正在举行盛大的国庆晚会. 由"宇宙8号"纳米预警卫星、预警机和天波雷达组成的天网系统,正忠实地睁大眼睛监视着领空. 忽然,天波雷达显示屏上出现一个十分微弱的目标信号.E国统帅部值班将军当即判断:这是隐身飞机偷袭!他立即命令:防空部队进入紧急战斗状态!  相似文献   
247.
浅谈“B-2”隐身战略轰炸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注意力集中于首次使用于科索沃战争中的B-2战略轰炸机,对其隐身性能、突防能力及其使用弱点进行了研究,并对B-3战略轰炸机的发展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48.
孟宝宏  李辉  丁锐  夏新民 《国防》2013,(4):15-16
在信息化条件下,强化部队、武警、民兵、民间等多方信息系统融合发展,推进基于信息系统的边防精确管控体系建设,形成基于信息系统的边防部队精确管控体系,实现边防部队管控能力的跃升是一个重要课题。一、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感知体系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物联网得到了快速发展和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边防管控感知体系是实现边防精确管控的有效手段。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边防管控感知体系,是指运用射频识别系统、短距离通  相似文献   
249.
射频前端强电磁脉冲前门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强电磁脉冲能量经天线进入射频前端的威胁,给出强电磁脉冲环境的评估方法,通过分析天线-射频前端工作原理,提出全频带脉冲耦合能量的理论计算公式.并以中馈天线-短波电台为例,用电磁仿真软件CST实现了天线仿真与前端电路仿真的有机连接,得出前门耦合数据及其影响因素,此仿真方案也为更深入分析耦合效应、验证防护技术提供了良好平台.最后根据仿真为前门防护提出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250.
为了改善波导缝隙天线的散射性能,设计了一种电磁带隙(electromagnetic band gap,EBG)结构的吸波材料,从导纳圆图、表面电流和电场分布等方面分析了其吸波机理。其厚度为0.3mm,吸波率达到99.9%,将其加载于波导缝隙辐射金属基板上,得到了低雷达散射截面的波导缝隙天线。仿真结果表明:加载后的天线回波损耗和增益基本不变,在5.48~5.75GHz工作频带内,法向RCS减缩都在3dB以上,最大减缩达到15.8dB,单站RCS在-18°~18°角域减缩超过3dB。证实了该吸波结构有良好的吸波效果,可以用于波导缝隙天线带内隐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