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按作战的需要和尾流自导鱼雷的技术特点,在分析直航鱼雷齐射原理、解决问题方法的基础上.解决尾流自导鱼雷齐射的"不漏"问题必须依据目标的几何长度和鱼雷的弹道特性,把握齐射鱼雷进入目标尾流的间隔.建立尾流自导鱼雷扇面齐射和平行齐射方式下鱼雷射击参数的解算模型.不仅可以提高尾流自导鱼雷齐射命中概率,而且还可以通过齐射雷数的选择提高齐射鱼雷的命中数量.  相似文献   
22.
23.
为简化指控系统解算流程,缩短指控系统解算尾流自导鱼雷带角射击参数时间,为后续的鱼雷模拟器的软件研制提供实现手段,提出在尾流自导鱼雷有利提前角射击弹道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转角航行的改进的尾流自导鱼雷带角射击模型。依据尾流自导鱼雷射击原理,结合有利提前角射击和二次转角射击,对所提出的模型及其约束条件进行了分析与推导,简化了鱼雷带角射击参数的解算。深入分析了尾流自导鱼雷带角射击逻辑,提出采用面向过程设计方法对模型进行仿真,经过对仿真输出图形和仿真数据的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4.
针对潜艇如何使用自航式声诱饵防御声自导鱼雷,在建立数学模型基础上,采用计算机仿真方法,完成潜艇使用诱饵防御声自导鱼雷的全过程推演和统计计算。通过研究诱饵参数对潜艇防御的影响,对潜艇使用声诱饵防御声自导鱼雷的战斗使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尾流自导鱼雷射击方式及其适用范围入手,对选择射击阵位应顾及的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计算得出潜艇处于临界阵位时射击方式选择及机动方案。  相似文献   
26.
这是一型自投产至今一直是世界同类产品"性能标杆"的重型鱼雷。这是一型被全世界鱼雷生产国争相参考、模仿,但总是处在"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状态的重型鱼雷。这是一种出乎意料地昂贵的武器。按照1998年的美元币值,一枚鱼雷的售价高达350万美元,相当于7枚"标准"-2中程舰空导弹或者5枚"鱼叉"反舰导弹!这就是MK48,美国海军的现役主力重型线导鱼雷。  相似文献   
27.
针对反潜巡逻机使用磁探仪和自导深弹的攻潜效能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蒙特卡洛法的计算模型。在建立攻潜坐标系的基础上,给出了连投深弹射击深度的定义;结合磁探仪定位原理,提出了基于峰值追踪的定位目标和连投攻击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命中概率。给出了目标分布和连投深弹的散布模型,根据攻潜过程和命中判定条件,进行了攻潜效能的计算,并仿真分析了影响攻潜效能的主要因素,研究了投弹间隔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28.
规避机动是水面舰艇对抗尾流自导鱼雷的通用方法,对典型的停车规避、反向尾流、交叉尾流规避方法进行了定性分析,并提出平行尾流方法;通过模拟仿真分析,提出了反向尾流、平行尾流方法的适用条件和使用建议,可为水面舰艇规避尾流自导鱼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在分析尾流几何模型及其气泡分布密度的规律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了较贴近实际的尾流声学仿真模型。其次,按照尾流自导检测流程,基于反射系数推导了尾流层及海面气泡层的回声级模型,由此建立了鱼雷声学自导检测模型。随后,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基于鱼雷作战使用评估理论的声尾流自导鱼雷仿真系统,该系统能够真实模拟尾流自导系统工作过程及鱼雷水下运动过程。最后,以该仿真系统为依托,实现了声尾流自导鱼雷应对空穴或断层的修正导引策略的仿真优化。应用结果表明:该研究对于尾流自导鱼雷导引策略优化和尾流自导仿真方法研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
为进一步得到在尾流冲浪中的减阻、节油等效益,提出了一种尾流冲浪中后机获取升力的计算方法,对节油率进行分析。采取数值模拟的方法,选取A330-200机型作为前机和后机,以其适用巡航速度在高空飞行作为背景,模拟了其尾涡的环量、半径以及其产生的下沉运动。根据尾流的耗散规律从2 000~4 500 m范围中选取了6组前后机纵向间隔,参照不同的后机距涡核的相对位置进行了滚转力矩分析,根据诱导速度等效转化为后机均匀获取的诱导升力,分析评估出合理的后机冲浪位置,得出较高的节油率为12.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