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701.
本文给出了一种对ARMA信号模型参数进行自适应滤波快速辨识的方法。首先提出将MA模型匹配ARMA模型的理论误差转化为输出端的加性噪声.然后提出了一种新的变步长LMS算法。基于以上两点,本文使用自适应滤波器,通过拟合模型传递函数来辨识模型参数。数值仿真结果及其与IIR SHARF算法的比较证明本文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702.
引入自挤压工艺辅助超重力下燃烧合成制备Al2O3-ZrO2(4Y)共晶复合陶瓷,可有效地消除陶瓷制品的缩孔、缩松组织等缺陷,陶瓷致密性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又有效地抑制陶瓷裂纹萌生。XRD分析显示共晶陶瓷由α-Al2O3,t-ZrO2及少量的m-ZrO2三相组成,且随自挤压力增大,陶瓷中可相变的t-ZrO2的体积分数增加。SEM观察发现陶瓷的显微组织中的棒状共晶团随自挤压力的增大而细化,体积分数增加,且分布其上的t-ZrO2纤维直径变小,共晶团组织边缘处的ZrO2枝晶逐渐转变为细小的球晶,共晶团边界组织厚度逐渐减小,从而使陶瓷力学性能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703.
为获得最佳铝热焊接工艺参数,对拉伸试件进行了正交试验和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研究预热温度、加压时间和预留焊缝3因素对接头强度的影响,进而寻求一组使焊接接头强韧性最高的焊接工艺参数组合。利用电子显微镜等对试件拉伸断口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2种开始加压时间下试件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研究了这2种方法对接头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设计的铝热焊接试验装置和优化出的随焊加压致密化工艺参数,可使焊接接头获得大变形组织,从而获得高的强度和韧性。该项研究可为提高铝热焊接质量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04.
705.
706.
《国防技术基础》2010,(3):32-32
把一类产品的主参数或规格,按科学的规律进行分档、分级形成合理的序列,以较少的品种或规格满足最大使用范围的标准化方式。其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707.
708.
阐述了弧焊工艺参数、搭接量、层间冷却时间、焊接路径规划以及激光-弧焊复合焊接工艺对成形件组织性能(残余应力、温度场、组织、硬度、抗拉强度)影响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尺寸与性能控制一体化快速制造、尺寸控制和表面改性复合快速制造、基于机械加工特征的性能控制等研究新进展,最后指出未来性能控制研究应在性能控制建模、几何尺寸与表面性能控制的顶层设计、弧焊快速制造与纳米表面工程的复合运用等方面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709.
采用分块集中建模的方法建立了EDC(1,2-二氯乙烷)裂解炉的数学模型,有效地解决了因其结构复杂而带来的模型经验性强的问题,所建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实际操作状况,通过对裂解炉的操作条件进行分析,得出合适的转化率所要求的温度,压力和负荷之间的关系,并且给出了操作负荷,裂解温度与EDC转化率的关系曲线,对操作条件分析,工艺过程的优化,自控系统的最优策略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10.
为了确保级联系统在全负载功率范围的静态稳定,针对DC/DC变流器运行于DCM模式时的级联系统进行了建模及静态稳定性分析。首先,基于开关网络平均法建立变流器DCM模式的小信号模型,通过将逆变器模型简化为电容并联恒功率负载,建立级联系统的小信号模型;然后,通过特征值灵敏度分析控制参数对系统静态稳定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基于全局寻优法对控制参数进行优化。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级联系统模型能够准确反映DCM模式下的系统特性,且在控制参数优化后,系统的静态稳定性得到了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