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叶健 《国防》2007,(4):30-30
随着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作战行动对动员保障的依赖性进一步增强,动员领域越来越宽,动员实施速度明显加快,对应急动员的组织指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2.
刘裕洲  张印东 《中国民兵》2007,(7):F0003-F0003
入夏以来,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人武部针对本地河道、湖泊多,防汛形势严峻的实际,按照“实装、实兵、实地”的要求,组织民兵进行抗洪抢险演练,提高了民兵队伍遂行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53.
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大项工作要抓好,有些细节工作同样不可忽视。前不久,笔者在几个人武部采访时,发现有些“细节”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54.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人武部以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为目标,从严从难苦练精兵,经常把民兵分队拉到生疏地域,在近似实战的背景下进行实兵实装演练,有效提高了民兵队伍快速动员和遂行任务能力。  相似文献   
55.
沈为民 《中国民兵》2007,(10):16-16
为提高民兵防化分队对化学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军分区积极研究探索民兵防化分队参与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任务、时机、方式、方法、制定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  相似文献   
56.
前不久,山西省襄垣县人武部民兵训练场上,警报声声,火光冲天.硝烟中一支配戴“襄垣民兵”臂章的应急维稳小分队一边开设野战指挥所,一边勇猛地扑向“敌”阵——场以实战为背景的综合演练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山西省长治军分区领导告诉笔者,这是襄垣县人武部模拟战场环境.强化民兵心理素质训练的又一次实践。  相似文献   
57.
王旭  ;豆金伙  ;李端民 《中国民兵》2007,(10):F0002-F0002
为扎实推进军事斗争准备,提高民兵队伍战斗力,山东省德州军分区经常组织民兵应急分队、防化分队、消防分队等重点民兵队伍成建制进行实兵实装拉动和演练,使民兵队伍“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双应”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8.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党中央提出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社会和谐是和谐社会最为核心的价值,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美国前原子能委员会主席西博格在《人与原子》一书的序言中指出:“毫无疑问,没有核能,人类文明的发展将趋向停滞;有了核能,不仅可使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而且将使人类进入一个协调的不断进步的新时代。”作为国家基础性的战略产业之一,核电的安全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休戚相关:一方面,核电的安全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与重要促进力量;另一方面,社会不和谐因素对核电的安全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要以社会和谐为导向,推动核电的安全发展,加强应急管理,应对可能发生的核电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59.
应急管理就是一种风险管理。核应急管理必须坚持全风险、全过程、全参与三原则。  相似文献   
60.
“下达预先号令、快速集结、转眼现役、野战救护所开设,求治伤员……”9月27日,鞍山军分区组织某预备役通信团进行了一场近似实战条件下的卫勤分队野战救护所开设和战场救护演练。通过演练,为进一步提高实战条件下的医疗保障水平和保障能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