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1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提高12.7 mm高精狙的射击精度,从枪管结构优化入手,建立弹丸和枪管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集合优化软件ISIGHT集成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以弹丸速度矢量为目标函数,基于多岛遗传算法,选取了枪管的膛线条数、膛线深度、膛线导程和阴阳线宽度比这4个对弹丸起始扰动较大的参数,进行高...  相似文献   
82.
速射转管炮作为近程反导武器系统的重要一员,射击精度影响着其最终防御效果,通过对速射转管炮特点及其射击偏差机理的分析,研究了转管炮射击过程中身管转速、弹丸初速等多种因素对射击精度的影响,并在转管炮初始设计、弹道模型和校射等方面提出了修正误差、提高射击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3.
林木 《宁夏科技》2002,(3):91-91
台媒体连连报道:台空军急欲靠在“洋主子”美国身上来发展自己。目前,台正与美波音公司谈判购买AV-8B“鹞”式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战斗机。这种飞机可部署在舰艇或机场上。波音公司将允许台有关公司为战斗机生产机翼部件。预计第一架飞机的交付时间最早要到2005年。此外,美还答应向台湾出售12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P-3“猎户座”反潜巡逻机。  相似文献   
84.
火炮身管设计时,根据强度理论有一段圆锥段,身管圆锥段锥度的大小影响近炮口段身管刚度的大小,刚度大小对于弹丸起始扰动的影响规律值得进行研究。针对这一问题,建立某大口径火炮弹炮耦合全炮动力学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工况下锥度为c=0°、c=0.38°、c=0.73°和c=1.17°时弹丸膛内的运动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对建立的某大口径火炮而言,在保证身管质量、质心不变的前提下,身管锥度越小,即身管近炮口段越粗,身管近炮口段刚度越大,越有利于减小弹丸起始扰动。  相似文献   
85.
现代高炮武器系统在对红外目标进行连续性高炮射击时,首发弹丸的尾焰会对红外观测系统造成严重干扰,会导致红外观测系统短时间内无法观测到目标位置,带来后续弹丸无法精确打击目标等问题。利用红外图像分析技术通过对弹丸出膛时的红外图像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图像分析的弹丸出膛时刻检测算法,从而相对精确地测定出首发弹丸的出膛时刻,为更精确测定弹飞时间和提高武器系统的命中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撑。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够相对精确地测定弹丸出膛时刻,算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6.
针对一体化弹丸出炮口后弹托由与弹体接触到绕弹托质心做六自由度运动的过程,提出一种基于弹托分段分离运动并采用动网格技术耦合流体控制方程和六自由度运动方程的弹托分离仿真模型。以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为例,仿真分析不同马赫数下的弹托分离情况,并探讨弹托和弹体气动系数在分离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弹托分离马赫数越大,分离轨迹越靠近弹体且分离时间越短,但对地分离横向位移越大。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所提弹托分离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7.
李杰 《当代海军》2008,(2):42-44
开场白:弹道导弹从地(海)面稠密的大气层进入太空后,在接近真空的环境中飞行,阻力非常小;此后靠着惯性沿着椭圆轨道继续飞行:当到达弹道最高点后,导弹便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地(海)面坠落,重新以数千米/秒的速度再入稠密的大气层。如此高的飞行速度,且弹道相对垂直,加之航空母舰编队是在海上移动过程中,因此许多人对于弹道导弹究竟能否有效地打击航母,能否给予它致命性的毁伤,存在着一定的疑惑。但也有不少人非常肯定弹道导弹对航  相似文献   
88.
人们常常爱用"弹丸之地"来形容一个地区的小。确实,弹丸是很小的,尤其是枪弹的弹丸更小。可是你不要轻看了这小小的枪弹,它有着悠远的历史和一番颇有不寻常的经历,在整个枪械发展历史中还占有重要的一席。  相似文献   
89.
《国防科技》2003,(9):80-80
所谓来复线,就是指枪管或炮管里刻的螺旋状的膛线。1510年,奥地利的维也纳人卡斯帕·科尔纳发现在枪管内刻上膛线对于弹有稳定作用,从而发明了来复枪。当时军队装备的最好的枪是毛瑟抢,有些军官不服气,不信枪管内有几条线就能打得比毛瑟枪远,提出要当场比试。科尔纳欣然应战,他带着来复枪去跟军官们比赛,结果科尔纳在100米距离上5发5中,而军官手中的毛瑟枪却只有5发2中。科尔纳对军官们说:“来复枪不但打得准,而且打得远。”军官们还是有些不信,比赛距离拉  相似文献   
90.
在Solidworks中建立了较精确的线膛炮身管模型及其他部分的实体模型,导入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中进行了装配和约束,形成了弹丸发射的动力学模型。利用ADAMS软件进行了二次开发,建立了内弹道解算的模块,应用ADAMS软件中的位移、速度等函数,以状态变量的形式建立了反后坐装置的力元,模拟了弹丸在膛内的运动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