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1.
国际维和行动是指联合国根据有关决议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护和平的行动。我国从1989年开始参加国际维和行动,迄今先后参加了19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15000多人次。我国维和官兵在维和任务区面临全新的环境,担负着紧张而繁重的任务,同时面对着各种疾病的威胁,部分维和官兵表现出一些心理问题。因此,认真研究国际维和行动中官兵心理问题及成因,选择切实可行的心理防护路径,对于维护官兵身心健康、确保维和任务完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北京军区某机械化师新兵营内,新兵小李正在和战友做适应按摩操。据该师心理医生俞毅介绍,该操虽只有短短几分钟,却对调节新兵心理情绪、缓解新兵心理压力有很大帮助,提高了新兵适应训练的能力。针对每年新兵入营后的典型心理问题,该单位在新兵连设置"知心信箱"的基础上,又在  相似文献   
13.
开展心理服务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心理问题产生的特点规律,牢牢把握心理服务的主动权,及时跟进开展工作,妥善处置化解危机,尽量消除负面影响,确保官兵思想稳定和心理安全。具体讲,有三个重要时节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4.
张晓凯  陈吉 《政工学刊》2013,(11):44-45
离开新兵连、走向新岗位,是新战士进入军营的又一转折点。由于刚刚适应的环境又发生改变,新兵在这个时期容易产生种种心理问题,必须引起带兵人和新战士本人的重视。 一、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新兵下连时的心理活动是进入军营以来的第二个高峰期。面临新的岗位,不少新兵心理上的波动很大,甚至产生一些不良心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表现。  相似文献   
15.
美军心理服务工作现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军心理服务工作起步比较早,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心理服务工作体系。“9·11”事件以来,美国发动了至今仍未结束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战场官兵以及退役士兵存在大量的心理问题。美军为适应战争需要,适时更新服务理念、延伸服务领域、拓展服务途径和创新服务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6.
消防部队基层干部面临个体需求与现实满足存在较大差距时出现的心理问题,受个体与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面对心理问题,在重视部队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大胆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和理念,充分利用压力的正效应,结合物质鼓励和精神激励,合理疏导,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7.
军人常见心理问题是指军人在学习、训练、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导致心理适应不良的问题。它是军人暂时的心理失调,不是心理疾病,它与思想问题有联系,但不宜笼统地归于思想问题。常见的心理问题一般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8.
截至目前,驻伊美军逃兵人数已超过8000,比例创下自1980年以来的新高。究其原因,除了非正义的战争性质外,对战场的恐惧使得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产生厌战情绪而逃离甚至自残。《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驻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美国军人心理问题被低估了,他们往往被战场恐惧压的喘不过气来,直到崩溃。针对这些,美军想尽招数,采取了不少的措施,来降低战场恐惧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王浩 《政工学刊》2010,(5):72-72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心理工作者对官兵已出现的心理问题苗头不敏感,见怪不怪。而当官兵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尤其是因心理问题而引发恶性事故案件时,又匆匆忙忙采取事后开展教育、总结教训、追究责任等被动性的补救措施。这种“麻痹于前,懊悔于后”的不良倾向,不仅于事无补,也会给官兵个人和部队建设造成巨大损害,值得每一位心理工作者深思。  相似文献   
20.
当前,伴随着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深入推进落实,全军上下正在轰轰烈烈地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强军建设实践,其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影响之深前所未有,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使命任务加重、实战化训练频繁、官兵承受压力加大。在这种情形下维护好青年官兵的身心健康,对于实现强军梦想、提升部队战斗力、推动安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人际关系要"融洽"。心理学家通过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子、夫妻、亲密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