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950年10月25日,抗关援朝战争爆发。关于究竟是志愿军哪支部队、什么时间打响了“第一枪”这一问题,目前还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说法。本文在对有关部队的作战时间做了辨析之后认为,除非能找到更加具体可靠的材料,否则要在相关的三支部队中区分出究竟谁“打响了第一枪”,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因此,将40军118师、120师及42军10月25日的战斗,一起作为“抗美援朝战争序幕的拉开”标志,是较合理的处理方式。另外,本文根据参战指挥员的回忆材料和军史记录,对40军第118师两水洞战斗的性质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战斗的性质应系遭遇战斗。  相似文献   
112.
钷鹿之战有关记录,多存于《史记·项羽本纪》,若仅以此为据,似此战之胜全系项羽所部奋击之力;但结合散见于其他篇章的相关材料,则可知钜鹿一役之所以能取够胜,除项羽所部力战是一因素外,赵国守城军民的长期抵抗、赵国其他地区援军在钜鹿外围的牵制作战,乃至各诸侯援军的存在,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故钜鹿之战,可以说是各方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3.
"撒手锏"武器装备是一种技术含量高、作战使用隐蔽,能够在关键时刻出其不意"一招制敌",迅速扭转战局的武器装备。越南战争以来,侦察卫星、精确制导弹药、隐形飞机等"撒手锏"武器装备登上战争舞台,先后经历了单一使用、协同运用和系统对抗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对历次局部战争进程和结局的影响愈来愈大。  相似文献   
114.
盛雷 《军事历史》2012,(1):35-40
刘邓大军抵达大别山地区之初,由于远离后方,对当地情况估计不足,加之军事斗争形势严峻,因而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困难。受此影响,部分干部战士思想趋于保守,出现右倾错误倾向。鉴于此,刘邓大军利用战斗间隙,对部队进行深入的思想动员与政治教育,从源头上遏制了右倾错误的产生。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对右倾现象予以严厉纠正。反右倾工作不仅使部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而且迅速走出困境,为日后地方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5.
李强  李力 《军事历史》2012,(4):46-50
全国抗战时期,中国空军在武汉会战中与进犯的日本航空兵团进行了殊死战斗,取得了重大战果,沉重打击、震撼了日军,有力地支援了中国陆、海军保卫武汉的作战,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志,彰显出中华民族反抗侵略,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及抗日军民对中国空军的辉煌战绩和不朽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向献身的空军英烈致以了崇高敬意.  相似文献   
116.
在我军革命战争时期的通信发展史上,无线电通信始终是保障指挥与协同的主要手段,同时,有线电通信也在保障指挥与协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红军时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高度重视和指导创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有线电通信网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一、川陕革命根据地有线电通信网建设规模可观1932年10月,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经过两个多月艰苦转战,摆脱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到达陕南。12月,翻越冰雪覆盖的大巴山,迅速解放通江、南江、巴中地区,创建了著名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全盛时期,东起城口,西…  相似文献   
117.
邓小平对历史的重视是基于他对现实的关注 ,在对历史的追寻、梳理和反思中 ,寻找一条通往未来的正确道路、邓小平对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论述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邓小平文选》3卷中记载了邓小平对抗美援朝战争的九次论述 ,主要涉及战争的实质、战争中的中美力量对比、战争的正义性、中国的主要威胁来自何方、抗美援朝战争与人权问题的联系、对我军建设方向的启示、统一战线、立国政策的政治目的等八个方面 ,给予了我们有益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18.
陆房战斗     
1939年5月11日发生在山东省泰安肥城地区的陆房战斗,是八路军第115师挺进山东后对日军进行的首次大规模战斗。陆房战斗以及不久之后梁山战斗的胜利,打开了山东抗日战争的局面。但是,关于这样一次重要战斗,多年来在一些史书和文章中却记叙不同,如敌我双方参战兵力、歼敌人数、地名以及作战经过等存在分歧。为了真实地记录历史,澄清异点,近年,笔者就此次战斗的一些情况进行了采访,王秉璋、李作鹏、朱则民等亲历者提供了一些重要史料;去年底,笔者并到实地进行了考察。现综合各方文字、口碑史料,并参考刘西元、王六生回忆文章《陆房突…  相似文献   
119.
1948年8月,辽沈战役即将拉开战幕。初秋的哈尔滨,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内一片繁忙景象,东北野战军的首长们在硕大的作战地图前讨论着一个重要问题:“辽沈战役是一场‘关门打狗’的空前规模的大歼灭战,如何神不知鬼不觉的将我北满、东满的数十万大军南调锦州方向?以形成关闭东北大门之作战态势。”野司参谋长刘亚楼提出:“为避免蒋军阻我南下,可派出一部电台发假情报迷惑敌人,造成他们判断和指挥上的失误,以掩护我大军顺利开进,一举拿下锦州,关上东北地区的南大门。”当话题讨论至此,时任东北局社会部部长的汪金祥报告:“正好有一部特务电…  相似文献   
120.
朝鲜战争作为新中国成立不久打的第一场战争,对中国后来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争爆发前,中国的外交政策大多是理论化的东西,而经过这场战争,中国的外交思路经历了实践的检验,并模式化。因此研究中国在朝鲜战争期间的外交决策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勾勒出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决策过程,并从中总结出影响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一、从朝鲜战争爆发到中国出兵朝鲜, 中国政策的变化 从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到10月25日中国宣布出兵朝鲜,中国对朝鲜战争的认识和政策有一个转变过程。 朝鲜战争刚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