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一国国防支出除受制于其经济发展情况之外,还受到其周边以及与主要战略对手之间的博弈影响。在分析中国国防支出均衡水平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在众多影响国家(或地区)中筛选出少数几个变量,减少多重共线性。分析表明,中国国防支出基本上围绕其均衡水平波动,偏离度除个别年份以外,基本都在10%以内的水平波动,中国国防支出基本上适应了国外国防压力和国内GDP增长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62.
声音     
《环球军事》2010,(14):5-5
“在军费开支上,美国要远远超过北约的欧洲成员国。美国平均对每个士兵的军费支出达到30万欧元,而欧洲只有10万欧元;美国在装备购买和研发上的投入,平均每个士兵达到12万欧元,而欧洲只有2.3万欧元。这些数据反映了欧洲和美国在军事技术和能力上存在巨大的鸿沟。”  相似文献   
63.
通过建立国防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计量经济模型,可以发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国防支出对居民消费水平有促进作用,它们之间是一种弱势互补的关系,即国防支出每增加1%,就会使居民消费总水平上升0.014%。  相似文献   
64.
瑞典智库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成立于1966年,是一家独立的国际性研究机构,主要研究和平与冲突问题。从1969年开始.它每年对外发布年鉴,就前一年全球的重大武装冲突、多边和平行动、各国军费支出、军火生产与销售、核武器与生化武器状况及其控制、常规武器控制等问题做出评估。《SIPRI年鉴2009:军备、裁军和国际安全》是其第40版,于2009年6月发布。  相似文献   
65.
文章沿用公共支出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主要从规模分析和结构分析两个方面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对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目前我军行政消耗性支出的增长速度不仅大于整个军费支出,而且也明显快于其他各项发展性支出;消耗性支出利用其"隐蔽性强"、"渗透性强"的特性,常常转嫁挤占到事业经费甚至一些发展性支出项目中;过度职务消费导致了军费虚耗与浪费。  相似文献   
66.
军队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控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军队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建立支出标准体系、程序化控制体系、效益评价体系以及管理方式货币化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7.
《现代军事》2008,(9):16-16
2008年7月10日,韩国国防部宣布,政府计划将2009财年国防预算提高8.8%,增至28.99万亿韩元(约289.9亿美元)。其中,8.83万亿韩元为国防采购费,与2008财年相比增加15%;20.16万亿韩元用于平常运转开支经常性业务支出,同比增长6.3%。韩国2009财年国防预算约占政府总预算的10%。目前,该预算案正在接受韩国战略与财政部评审,  相似文献   
68.
国防支出效益审计是公共支出效益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效益评价是其核心工作。文章认为,“系统分析十目标导向”是国防支出效益审计评价基本模式,可以将不同国防支出效益审计项目分为“成本一收益难量化”和“成本一收益易量化”两大类型,应针对每个类型选择恰当的效益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9.
国防支出增长是由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共同决定的。就国防安全与国防支出的关系而言,两者并不完全是正相关的,国防支出代表提供均衡国防安全的成本。因此,国防支出增长并不意味着国防安全活动就一定扩张。通过综合模型对我国近几年国防支出增长进行分析,表明我国国防费的大幅增长并没有带来国防活动的大幅扩张,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应对国防人力和国防装备价格的上涨。  相似文献   
70.
技术方法创新是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科学管理的根本推动力。技术方法创新关键在于创新标准化技术方法,以实现经费供应与经费支出标准化;创新信息化技术方法,以建立军队“可视财务”信息网络系统、“全资产可视系统”和电子货币管理智能化系统;创新效益评估技术方法,以构建支出效益评估指标和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