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7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防空武器系统用于对地攻击由来已久,高射武器平射攻击装甲目标和步兵早在二战时就大量应用,战果显著。尽管防空导弹系统复杂、造价高昂,但自诞生初期人们便萌发将其用于对地/海攻击的思想。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陆军就有意使用MIM-14“奈基”地空导弹直接打击地  相似文献   
82.
两栖攻击舰体现了美海军“由海向陆”的转型 根据美国海军的作战理论,为了便于前沿部署,两栖舰队被组建成12个“两栖战备群”,每个战备群配备3艘舰艇,核心是1艘“黄蜂”级或“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目前,美国海军共有10艘两栖攻击舰,现役“塔拉瓦”级舰已由5艘减为3艘,“塞班”号和“贝劳伍德”号已于2005年4月和10月相继退役。“塔拉瓦”号、“拿骚”号、“佩雷里乌”号也将在2011-2015年间达到服役年限。虽然美国海军已经着手研究了两栖攻击舰的延长使用期计划,但最终由于技术上无法实现并且经济上难以实施而搁浅。此外,每个战备群还包括2艘小型两栖舰。  相似文献   
83.
为评估"软目标"恐怖袭击风险,提高"软目标"防恐安全性,以供反恐部门决策参考,设计了一种基于攻防树的"软目标"恐怖袭击风险评估模型。针对不同的袭击方式和防御策略,构建了各类攻击结点和防御结点,对两类结点的动态交互影响因素进行了参数设定,生成了攻击防御树,引入了攻击回报(ROA)、防御回报(ROD)的概念,通过计算各场景下遇袭概率、攻防成本、攻防回报值,对有安检区域和无安检区域的人群遇袭风险进行了仿真、评估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要降低"软目标"恐怖袭击风险,需要提高防御措施效率。在无安检区域实施有效的人防、物防、技防策略,可显著降低遇袭风险。  相似文献   
84.
在分析引导兵力通报情况下鱼雷远距攻击流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引导兵力通报下鱼雷远距攻击中的有关数学模型,并对鱼雷远距攻击命中概率进行了计算分析,对鱼雷在引导兵力通报下远距攻击的作战使用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5.
针对反舰导弹"双一"攻击作战中航路攻击角的制订缺乏定量依据、飞行航路中转弯角影响考虑不足等问题,研究最大攻击角计算方法。从反舰导弹飞行航路的航路点数量、转弯角、航路点间距、航程等方面对约束条件进行建模;提出了以攻击角最大、航程最短为目标函数的双目标规划方法;分析了航路点间距、航路点转弯角之间的关系。最后仿真计算了航路点数量确定与变化两种情况下的最大攻击角。结果表明:随着航路点数量的增加,反舰导弹最大攻击角迅速增大,但对反舰导弹的航程提出了更高要求;若过度追求大攻击角,将难以发挥反舰导弹的射程优势。  相似文献   
86.
由于认识到在过去20年中,有一场潜在的“对陆攻击革命”在形成之中,美海军于2000年冬天发表了《由海对陆攻击》,明确表明正在“继续发展海军可以凭借的一批武器、传感器、指挥与控制系统和军舰,以凭借其对向美国的盟国和美国的利益实施的军事侵略作出将其毁灭的反应。”  相似文献   
87.
以计算机、数字通信、传感器等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引发了军事领域的一场革命。在未来激烈的战争对抗中,高速采集、传输、处理、反馈作战信息,已经成为作战双方战胜对方的必要条件,信息战将主导未来战争。  相似文献   
88.
英国“海蛇”来自德意志的培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为了有效遏制英美盟军对德国本土的大规模轰炸,先后研制出“莱茵女儿”、“瀑布”、“龙胆草”及“蝴蝶”等地空导弹,试图改变高炮防空的不利局面。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的影响,这些防空导弹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但却预示着防空导弹取代高炮成为地(舰)面防空主力时代的来临。大战结束后,在战争中饱受德军轰炸之苦的英国迫切需要有效的武器来保卫地面目标和水面舰艇。“海蛇”舰空导弹项目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  相似文献   
89.
李杰 《当代海军》2007,(11):24-26
开场白:如今,亚太地区已成为"宙斯盾"战舰汇集最多的区域。截至2007年7月,美国已在日本横须贺基地共部署了9艘"宙斯盾"战舰;而且到2009年前,美"宙斯盾"战舰在亚太地区的数量还将进一步增加。日本海军目前也已服役了5艘"宙斯盾"(4艘"金刚"级和1艘"爱宕"级)舰。2007年5月25日,韩国第一艘"宙斯盾"舰"世宗大王"号下水,并计划于2008年服役;其他两艘将于2012年前陆续加入现役。近年来,印度也对"宙斯盾"战舰格外感兴趣,现已就引进美国3套"宙斯盾"系统,并使之与印俄联合研制的"布拉莫斯"巡航导弹及弹道导弹综合到一起使用的过程正在进行中。就连离亚洲大陆颇远的澳大利亚也准备加入"宙斯盾"战舰俱乐部:是年6月28日,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宣布了新型"宙斯盾"驱逐舰的建造方案。可以说,到2012年前后,亚太地区尤其是我国周边地区各国海军的"宙斯盾"战舰都将正式成军,这些战舰具备有非常可观的反导、防空和综合作战能力。为啥亚太地区,各国海军如此热衷发展"宙斯盾"战舰?发展这种战舰究竟将对未来的亚太局势乃至地区军备平衡产生哪些影响?针对上述话题,本栏目主持人李杰与海军装备研究院某所王总工和李主任两位嘉宾进行一番切磋与商讨。  相似文献   
90.
何义斌 《当代海军》2007,(11):74-76
8月6日,美海军在关岛附近举行了"勇敢之盾—2007"大规模海空联合军演。此次军演除了"斯坦尼斯"号、"尼米兹"号和"小鹰"号3艘大型航母集体亮相的热点外,更引人注目的是众多的"提康德罗加"级和"伯克"级"宙斯盾"战舰的各种海上作战的"十八般武艺"的全面展现:辽阔的关岛海面上,20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