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第一次接触《政工学刊》是在大连舰院政治系学习期间。那时刚从地方院校毕业,对部队还是一无所知的我,在图书馆阅览室遇见了她。不经意翻开,一篇篇读来,不觉已到了闭馆时间。我被她内敛而典雅、质朴而深厚的内涵所吸引,从此喜欢上了她,也通过她从更深的理性上走进了政治工作。而真正让我感激她的是在护航的一百多个日日夜夜,她几乎陪伴了我的闲暇之余,伴我一路护航一路学习。2010年6月,我随舰执行护航任务。原来在陆战旅机关工作的我,是一名单纯的新闻干事,而作为护航特战分队的政工干部,除了新闻报道,更主要的是协助上级机关做一些政治工作,包括开展思想教育及文体活动等,期间也会有大量的  相似文献   
22.
与《兵团建设》的相识十分偶然。去年单位订阅《兵团建设》的工作由我负责,因此我对《兵团建设》多了几分关注。渐渐地,我喜欢上了这本杂志。一篇篇或有深度或有故事的新闻报道让我了解兵团的人、兵团的事,一幅幅生动的图片让我铭记兵  相似文献   
23.
《华北民兵》2005,(1):1-1
猴辞旧岁金遍地,鸡鸣新春喜满门。2004年驮载着建设小康社会的丰硕成果满意而去,新的征程又吹响了前进的号角。值此笑别旧岁、喜迎新春之际,我们《华北民兵》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谨向战斗在全区人武战线上的广大人武干部、民兵预备役人员致以亲切的问候,向关心支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地方党政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本刊积极支持的新闻报道人员和广大读者致以新春的祝福!  相似文献   
24.
25.
通讯员朋友:应大家学写新闻的要求,本刊从本期始,推出"教你写新闻"栏目,通过"名人故事"、"名家专栏"、"好新闻赏析"、"读报札记"、"采写手记"、"通讯员来信"、"新闻QQ"、"我与华北民兵"、"笔耕偶得"等众多小栏目,与广大通讯员朋友来探讨学写新闻,提高写作能力。"教你写新闻"作为大家学写新闻的一块园地,需要广大通讯员的共同努力和耕耘,才能取得大家所期望的成果。所以,欢迎大家在工作之余,把您从事新闻写作以来所遇到的困惑、悟透的道理、得出的体会、积累的经验、收获的欣喜、品尝的滋味,作一番思考,写一个小段,搞一点升华,与全区通讯员朋友共勉。同时,您对本栏有什么要求和期望,也可以打个电话、发个邮件,您的宝贵意见永远是对我们办好杂志的最大鼓励和鞭策。  相似文献   
26.
有人把写作称之为"敲门砖",门敲开了,砖头也就扔掉了。安徽省直工委委员、宣传部长刘登富说:"这块砖对我这个小个子农村兵来说,不是用来敲门的,而是用来垫脚的。正是踩着这块砖才跨进了高高的门槛"。这些年,他又垫着这块砖走上了高高的讲台。  相似文献   
27.
第一次拍照     
从事新闻报道员后不久的一天,单位举行表彰大会。班长让我去拍照,美其名是锻炼锻炼我。我心里紧张不敢去,最后被班长"踹"了上去。礼堂中黑压压的人头攒动,我当时心里已经六神无主,就一直拨着相机的转轮。表彰  相似文献   
28.
今年是我从事宣传工作的第14个年头,其间的艰辛不言而喻,但我感到很充实,也很有成就感。最重要的是这些年有良师益友和我一起走来,始终用炽热情怀和谆谆教诲关注和支持我的成长进步,才使  相似文献   
29.
程峰典 《华北民兵》2013,(10):64-64
像一弯清泉流经山谷,像缤纷蜂蝶飞过花丛。每忆及伴随《华北民兵》走过的难忘历程,点点滴滴记忆犹新。这种亦师亦友的情分20年来未曾割舍,指引我不断成长进步。我是1987年12月从淮北惜别故土踏上从军之路的,凭借较为扎实的文字功底,新兵连就喜欢写写画画,分到连队后被指导员选中当了文书,紧张忙碌的工作训练之余,总忘不了看看书、读读报。每当看到别人在报纸上发表的新闻稿件时,内心总是充满了悸动和向往,梦想有一天要是自己的名字也能印成铅字该有多好。希望的种子一经播下,一有机会就会破土而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当然一开始只是苦涩的果实。我时常在夜  相似文献   
30.
王辉  时志锋 《华北民兵》2013,(10):45-45
近日,天津市红桥区"拥军育才学校"的86名驻区部队学员,兴致勃勃地来到驻区科技工业园参观,感受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该学校由红桥区人武部和区双拥办、区教育局等单位共同举办,每年开设两期,每期3个月,利用周末业余时间,邀请专业教师任教,免费对驻区部队官兵进行文化知识、计算机操作、电器修理、烹饪等技能培训。同时,设置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课程,聘请有关专家学者担任辅导员,让官兵在掌握一技之长的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