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81.
短导管-气室水力共振模拟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导管-气室系统可以引发水力共振,增强脉冲射流的功能。对于导管很短的系统,其水力状态可用单一的微分方程表述,用有限差分方法和迭代法求解,并用计算机模拟。水力共振的条件及强度取决于诸多因素,可用搜寻的方法寻求和分析研究。模拟研究为实验研究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982.
983.
2010年7月10日,国防大学、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军队指挥分会在国防大学联合举办了第四届全军“战争复杂性与信息化战争模拟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模与仿真”。  相似文献   
984.
基于对油罐惰气置换原理的分析,建立了油气惰化置换过程的紊流模型,采用压力和速度耦合场的PISO算法,完成了油罐惰气置换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用原型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经验证对比表明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进一步研究表明,对于3 000 m^3的油罐,约整个置换过程的前9 600 s,罐内气体处于爆炸燃烧范围,置换约9 600 s后油罐已处于安全状态;"置换死角"出现在靠近燃惰气进口两侧的中央偏下位置;罐内各气体组分除在靠近燃惰气进口一侧的较小空间内对流扩散速度较大外,其他大部分位置各气体组分对流扩散速度较小。这些结论将为油气惰化置换过程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85.
从信息对抗作战效能分析与评估、信息对抗作战模拟与仿真建模、信息对抗作战运筹分析与指挥辅助决策三个方面,讨论了信息对抗军事运筹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方向、建设思路及应用性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986.
20世纪初德国军队的作战模拟继承了普鲁士的传统与基础,在二战以前一直处于领先水平,主要是用于作战计划的检验;德国法西斯战败后,其优势大大削弱,从70年代起,逐渐重视作战模拟,并广泛运用,其技术不断提高,系统功能不断完善.本文对20世纪德国军队作战模拟进行了回顾和介绍.  相似文献   
987.
分析了外军训练模拟器材发展的特点,探讨了我们在发展模拟器材方面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88.
损耗系数的计算在作战模拟模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模拟结果的准确性与所给出的损耗系数的精确度相关。本文讨论了登陆作战三军联合破障辅助决策系统中 ,关于破障兵力对障碍物的损耗系数的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989.
针对高超声速火星进入飞行遇到的壁面CO_2催化机制特殊且对气动加热影响复杂的问题,基于化学反应系统的三维可压缩流动求解器,建立壁面吸附、Eley-Rideal结合速率受控的壁面CO_2两步催化模型。基于70°球锥布局的高焓风洞实验,进行考虑壁面催化效应的高超声速非平衡气动加热数值模拟,开展考虑CO+O_((s))和O+CO_((s))两类CO_2两步催化路径对非平衡气动加热的影响研究。研究表明,壁面O_2和CO_2结合并存且存在相互竞争关系,催化加热量随催化效率增大而单调增加。数值计算建立了催化路径与非平衡加热水平的定量关联,研究发现CO_2两类催化路径权重与加热量存在非单调关联,特定权重下两种路径联合作用的热流高于单个催化结果。相关研究对碳氧气体主导的壁面催化机理和火星进入气动加热的精细化预测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0.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地面地震加速度谱线进行模拟,经过分析、比较发现在没有滤波的情况下,只有选择合理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构才能取得较好的模拟效果;经过滤波后,各神经网络均能较好地模拟地震加速度谱线。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为建立人工地震波模型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