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本文介绍Rockwell公司的单片调制解调芯片RC144DPL/DPI[1]。着重介绍RC144DPL/DPI在有线多速率话音保密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2.
本文对集成模拟乘法器组成的相乘性同步解调器解调一种Ma〉1的AM信号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并对这种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也予以了分析。这种AM信号同步解调的方法简便而实用,并可获得高于Ma≤1的AM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故在工程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3.
134.
135.
新一代高跳速、大带宽通信系统将跳频通信与频分复用、时分多址技术相结合,不仅增加了通信系统容量,形成了灵活的多址方案,同时FH-FDM/TDMA信号具有抗干扰、低截获的能力。为此,在分析FH-FDM/TDMA信号机理的基础上,就同步环路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对宽带噪声下的同步捕获环路的相关峰值、跟踪环路的跟踪误差、解调环路的误码率进行了推导;进一步对宽带噪声干扰下的跳频接收环路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FH-FDM/TDMA信号具有更强的抗干扰性。  相似文献   
136.
分析了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的目标捕捉的限制条件,以一种典型的目标态势为前提建立了基于蒙特卡洛仿真法的目标捕捉概率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对末制导雷达参数组合进行寻优,并通过调整重要因素水平进行多次实验,得到了适合当前目标态势的较优参数组合,为提高反舰导弹目标捕捉能力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7.
与传统单基雷达系统相比,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系统充分利用发射分集和接收分集的优势,能够在不同的视角接收目标回波信号,可以提取目标更精细的微多普勒特征,因而大大提高了雷达对目标的识别能力。基于MIMO雷达系统,详细分析推导了正交频分线性调频信号体制下目标部件振动的微多普勒效应,并采用时频分析工具对理论分析的结果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38.
李响  邢清华  夏璐 《现代防御技术》2012,40(4):98-102,107
针对多无人机执行对地攻击作战任务的背景,建立了编队对地攻击模型,提出了基于正交实验设计的编队配系优化方法。在考虑多机协同作战因素下,构建了编队目标分配的基本模型;以探测、识别和杀伤为基本过程,构建了攻击过程模型;以空袭方付出代价、防空方毁伤程度和作战效率为依据,构建了目标函数模型,分析了模型中中间变量与目标函数之间的关系;利用正交实验设计原理,研究了编队配系优劣的评价方法。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已有的资源约束条件下,给出编队的最优配系方案。  相似文献   
139.
为了提高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信道的传输能力,提出了自适应调制光正交频分复用的多信道传输方法.首先,在单模光纤连接上采用直接调制激光器和直接检测技术,给出了传输系统的模型;其次,给出了波分复用信道比特位加载算法;最后,用实例分析了40(或80)km直接调制与检测单模光纤连接系统及传统单一调制系统的传输性能.结果表明:自适应调制信号传输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最佳动态光发射功率范围和削峰比范围分别提高5dB和3dB.  相似文献   
140.
正交幅度调制(QAM)是物理层网络编码中一种重要的调制方式,文章介绍了ARB三节点模型中物理层网络编码中继映射准则,分析了QAM调制方式下中继的误码性能,得出了物理层网络编码在节省通信时隙之外所获得的"编码增益"。另外文章对ARB模型中发送节点功率分配问题进行了考虑,通过分析,进一步说明了物理层网络编码的可行性,最后文章探讨了下一步物理层网络编码中继映射准则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