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2篇 |
免费 | 164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8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48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54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据报道,2004年9月24日台军方透露,经过5年“争取”,美方终于应允向台湾出售AGM-88C“哈姆”(HARM)高速反辐射导弹。台湾媒体报道,台军初步规划采购84枚“哈姆”,总预算约为10亿元,台军希望能在2006年获得该型反辐射导弹。台湾媒体还爆料说,台军方在美国的支持下,正在秘密训练配备有被称作“野鼠鼬”战机的空军作战中队,“野鼬鼠”能够使用“哈姆”跨海攻击大陆东南沿海各个重要导弹阵地的制导雷达。报道指出,台军将在2006年完成相关的作战训练。反辐射导弹亦称反雷达导弹,是一种专门攻击辐射电磁波的雷达等电子设备的精确制导武器,享有… 相似文献
32.
人们对把固态器件组装在微带天线的同一表面上日趋重视。本文介绍了计算这些电路辐射功率的方法。该计算有助于评估微带补片天线辐射方向图的扰动。文章给出了二极管、单片放大器和晶体三极管的辐射功率表达式。 相似文献
33.
筑起雷达的铜墙铁壁——反辐射导弹对抗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辐射导弹是地面防空雷达系统的主要威胁之一。1986年美国和利比亚冲突中,美国发射40枚哈姆反辐射导弹,摧毁并压制利比亚防空雷达警戒系统,迫使利比亚大部分雷达短期内不敢开机工作。在海湾战争中,美空军发射1000多枚哈姆反辐射导弹,英军发射100多枚阿拉姆反辐射导弹,这些新型反辐射导弹为彻底摧毁伊军C3I防空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反辐射导弹已发展到第三代,技术性能越来越先进。但是,同世界上任何一种先进武器一样,反辐射导弹也存在着固有的缺陷,主要是:对目标辐射源的依赖性,超宽频带导引头的灵敏度、测角精度受到限制,导引头的分… 相似文献
34.
鱼雷声引信抗干扰性能是鱼雷可靠性设计的重要指标。根据目标舰艇和海面回波的不同相位特性,提出采用相位判别的方法与相位编码信号以及脉冲压缩技术来识别目标的方法,给出了用于反舰声引信信号处理框图,并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证明了文中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35.
采用边界元法测试轴承的动态刚度和阻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轴承的刚度和阻尼特性为非线性的,采用传统的方法难以准确全面进行测量。为此,分析了转子系统边界积分方程及其特点,并利用边界元法测量轴承的刚度和阻尼。结果表明,边界元法测量轴承的刚度和阻尼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36.
基于背衬影响的水下声隐身夹芯复合材料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虑背衬影响的前提下,建立了3种典型水下声隐身夹芯复合材料的结构模型;从水声波动方程出发,推导了3种模型的传递矩阵、声反射系数和吸声系数,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传递矩阵法的有效性;考虑吸声层厚度、密度、损耗因子、水层厚度等对声隐身性能的影响,应用数值方法对水下夹芯复合材料声隐身结构形式进行了设计,分析了各层材料参数对隐身结构反射系数和吸声系数的影响规律;在吸声层中附加了一层复合材料,有效地抑制了隐身结构的谐振峰,并研究了附加层的匹配位置,使隐身结构在不改变吸声层厚度的情况下获得了更好的声学性能. 相似文献
37.
38.
介绍了一套为γ射线监测仪表检定及核动力装置辐射防护与监测设备研制、屏蔽材料性能试验服务的γ辐射试验装置.同时给出了该试验装置γ辐射场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39.
鱼雷主动超声引信抗干扰分析与电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雷非触发引信抗干扰性能是全雷可靠性设计的重要指标,它与诸多因素有关.文中针对主动超声引信各种干扰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应采取的抗干扰措施,最后对主动超声引信抗干扰电路进行了工程设计,阐述了其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及工作特点,并给出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