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威海,1894年7月,清政府以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北洋水师在这里进行的中日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被永远钉在中国历史的耻辱柱上。威海,2003年10月,被联合国授予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改革开放使这座城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威海,2005年8月3日至5日,中国一航在这里召开2005年度新闻宣传暨第五次《中国一航通讯》通讯员工作会议,与会同志交流经验,畅谈体会,结合任务,展望未来,深感宣传工作责任重大。本刊记者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22.
马沈 《环球军事》2011,(19):12-13
“阿芙乐尔巡洋舰的炮响”宣告着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而谈起辛亥革命总说武昌起义的炮声,则敲响了清政府的丧钟。其实,无论是武昌起义还是辛亥革命中全国各地的武装暴动.炮声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
康熙前期清政府对台斗争方略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清顺治十八年 ( 1 662年 )十二月郑成功退踞台湾建立明郑政权起 ,至康熙二十二年 ( 1 683年)八月清政府收取台湾止 ,海峡两岸对峙历时凡 2 2年。清政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随着海峡两岸的军情、政情、民情和斗争态势的变化 ,采取了包括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等一系列斗争方略。在实施诸多的对台斗争方略中 ,虽有高明和拙劣之分、积极和消极之别 ,但诸斗争方略实施所形成的合力 ,达成了海峡两岸的统一。  相似文献   
24.
25.
正晚清军事近代化道路曲折,进展缓慢,自始至终没有找到一条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清晰道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既有内在制度层面上的阻滞、观念认知上的欠缺,也有外在国际环境局促等方面的原因,所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塑了晚清军事近代化的残局。对晚清军事近代化的反思,学术界已  相似文献   
26.
作为湘军集团的重要将领,曾国荃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以先后攻陷吉安、安庆、天京的“战功”,为湘军摆脱不利地位、取得战争主动权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清王朝最终扑灭太平军尽了犬马之劳。此后,曾国荃所部“吉字营”虽被裁撤,但他的军事将领身份并没有随之很快改变,又投入到镇压捻军、捍卫边防的战争中。曾国荃及其所部与湘军集团共同走过了从崛起、发展至衰落的历程。  相似文献   
27.
张云  韩洪泉 《军事史林》2008,(11):30-32
当初,太平天国的高涨气势,让清政府觉得江山似乎就要易手,依靠早已腐朽不堪的八旗、绿营,显然无法扭转局面。于是,清政府为各地团练开了口子,一时间,各地纷纷响应。咸丰年间,先后奉上谕担任团练大臣的官员有43人之多,最终成就大事的,只有曾国藩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