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四旋翼无人机具有欠驱动、非线性、强耦合的特点。针对四旋翼无人机轨迹跟踪控制中跟踪精度低,抗外界干扰能力弱的特点,通过对四旋翼无人机进行四元数建模,使用误差四元数作为控制器输入,消除了无人机在机动角度过大时的奇点问题,提出了一种分数阶S面的控制方法,即将分数阶PID控制与S面控制融合,作为一个新的控制器。轨迹跟踪试验表明,分数阶S面控制器在四旋翼无人机控制模型中的累计误差明显小于分数阶PID,证明了该方法具有抗风扰能力强、跟踪精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42.
针对军事决策的群体性和模糊性,探索新的群决策方案优选方法。将区间数这一模糊概念与α-比较数排序法相结合,用区间数表示决策者对备选方案的模糊偏爱度,并结合决策者在决策群中的权重确定决策群对方案集的综合偏爱度,得到一种新的群决策方案排序模型,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决策者在比较备选方案确定其偏爱度时的模糊性以及决策者的决策地位,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军事群决策的特性,并且计算简便,便于指挥系统实时解算。  相似文献   
43.
模糊信息的信息量及其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义了有关信息的基本概念 ,给出了一种关于位置的模糊信息即闭区间 [a ,b]上模糊数的信息量计算公式 ,讨论了模糊数信息量的性质 ,最后介绍了在模糊层次分析的比较判断矩阵构造中的算例  相似文献   
44.
以齿轮箱为研究对象 ,给出了时间序列计盒维数的计算方法 ,探索利用分形理论进行旋转机械故障诊断的方法。实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 ,该方法简单易行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5.
提出利用多重分形广义维数来描述信号特征 ,并以振动信号广义维数、广义维数谱图、敏感维数为特征向量的模式空间样本库为基础 ,给出了通过维数相关系数等判别条件进行识别的机械故障多重分形广义维数诊断方法。应用于圆盘类裂纹故障的诊断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6.
针对火炮随动系统射击试验中射击时机和射弹数难于人工控制的特点 ,讨论了利用火炮随动测试系统进行自动控制的可行性 ,分析了射弹数自动控制的误差。  相似文献   
47.
柴国君 《国防科技》2001,22(10):61-62
小口径榴弹是装备的必然趋势。美国经过一系列的专题研究,诸如“齐射”专题研究、“ACR先进战斗步枪”研究等等,得出结论:发射动能弹的武器,要大幅度地提高武器作战效能,是很难达到的,枪弹应走爆炸(破片)杀伤之路。据此全力推进“理想战斗武器”和“理想班组武器”研究计划,其中20毫米榴弹和25毫米高爆榴弹是其中的设计重点之一。法国也进行了相应的研制。在小口径高爆榴弹研制过程中,微型电子引信技术是小口径榴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8.
具有不确定信息的作战方案优选的群决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群决策的特点,按照集议决策的习惯程序,提出了一种充分发挥集议决策优势的群决策方法。并基于区间分析对潜艇布雷方案优选中的不确定性进行处理,最后利用了区间数多属性决策的TOPSIS法行为集结的最后结果(决策矩阵)进行数学集结,较好地做到了决策在定性和定量上的综合集成。  相似文献   
49.
针对防空导弹常规破片式杀伤战斗部使用中存在能量利用率低的缺陷,提出采用随动定向战斗部的观点。建立随动定向战斗部的破片动态飞散区和飞散速度的计算模型,采用数值解析方法,解决在复杂弹目交会条件下破片的飞散区域与打击速度的计算问题.并用MATLAB软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得出仿真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这表明模型是合理、正确的。  相似文献   
50.
为了增强柱形战斗部轴向威力,在无壳柱形战斗部底面布置单层离散的预制破片。开展圆柱形TNT装药驱动轴向预制破片飞散试验,获得预制破片的最大初速、飞散角等特征参数;运用LS-DYNA软件对装药驱动预制破片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阐述预制破片群飞散过程;对装药驱动整体平板理论计算公式进行改进,获得预制破片的最大初速。结果表明:破片初速理论计算结果、数值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随着与装药底部中心距离的加大,破片初速、径向飞散角分别近似呈“抛物线”减小、增大;试验实测、理论计算得到的破片最大初速值超过2500 m/s,试验实测的径向飞散角最大约为22°,而周向飞散角则普遍较小,均值在5°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