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为评估服役核级电缆在火灾中绝缘失效情况,对加速热老化后的XLPE绝缘核级电缆在模拟火灾环境下的绝缘失效参数展开试验研究,结合加速热老化与实际老化年限关系,分析老化影响规律在工程中的应用方法。结果表明,电缆绝缘失效线芯温度和绝缘失效时间随着加速热老化时间的增长呈线性下降趋势。基于电缆绝缘材料断裂伸长率保留率,可以有效估算电缆试样老化寿命和一定服役年限电缆的绝缘失效参数。  相似文献   
92.
基于tms320f240的转子磁链定向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基于tms320f240的转子磁链定向控制系统的硬件及软件构成,重点分析了其软件实现过程中需考虑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相应解决方法.根据此控制方案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该控制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3.
介质振荡器具有可靠性高、稳定性好、相位噪声低的优点.在频率捷变雷达和电子战系统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多频介质振荡器除具有介质振荡器的优点外,还有转移频率跨度大、转移时间短的特点,应用到军事通信中,可实现跨频段通信。本文介绍了多频介质振荡器的电路结构、工作特点和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并对多频锁相介质振荡器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4.
根据磁梯度引信特点,运用多路FTF自适应算法有效地消除了磁引信晃动引起的干扰.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5.
鉴于磁悬挂天平系统强烈的非线性特性及存在的多种不确定性 ,针对非匹配不确定性情况设计了变结构控制器。根据对悬浮时模型受力图的分析及其模型两端电磁力、电流和电压的平衡关系 ,并以Y轴方向受力为例 ,讨论了磁悬挂天平的非线性变结构设计过程。该设计的目的是使镇定误差趋近于 0 ,其设计步骤包括期望性能到期望力的传递、满足滑动模态可达条件的控制力到控制电压的传递、控制电压的求解。同时对设计的结果进行了仿真分析 ,仿真结果表明磁悬挂天平的变结构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96.
在诸如无线通信系统等应用中,可提供宽调谐范围压控振荡器(VCO)是一种址分有用的器件,本文考虑了由有源器件和电路布局在调谐带宽内年所产生的寄生效应,本文介绍了一种预测宽带VCO调谐带宽的方法,并把这种方法应用到超高频(UHF),考比兹(Cpitts)振荡器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97.
从静电场能量的观点出发,对电偶极子间的相互作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其相互作用规律和磁偶极子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8.
讨论了由于非线性光学效应(受激喇曼散射(受激喇曼散射SRS效应)对光学系统应用性能造成的限制,分析了这一现象对光波分复用系统信噪比的影响和对信道最大功率的限制关系。  相似文献   
99.
提出了一种行波提取型同轴渡越时间振荡器,器件的提取腔采用了类膜片加载的扩展互作用腔结构,具有束波作用效率高,电子束空间电势能低等优点。提取腔的电场结构为3π/2模,与传统的类π模结构相比,提高了微波群速度,有利于微波能量的提取。通过引入前置反射腔,提高了调制腔的品质因数,显著降低了起振时间。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所设计的器件进行了模拟和优化,在二极管电压530kV,二极管电流12.8kA,外加导引磁场0.7T的条件下,得到了2.41GW的输出功率,微波频率7.76GHz,束波功率转换效率达到35.5%。  相似文献   
100.
介绍了漏磁检测的正演计算模型及反演计算模型,阐述了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及其在漏磁信号分析中的应用,指出了漏磁检测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