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采用计算机仿真实验和实装对抗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屏蔽网遮挡低仰角电磁干扰效果的评估。首先推导了绕射数学公式,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实验。通过实装对抗试验检验了屏蔽网遮挡低仰角电磁干扰效果,通过比对分析仿真结果和实装对抗试验数据,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采用的评估方法科学可行,给出了屏蔽网遮挡低仰角电磁干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范围内禁止使用防步兵地雷的呼声渐高,禁止使用这一武器,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美国准备在禁雷之后供选择使用的几种替代品。  相似文献   
13.
从现代防空作战新特点出发,通过对传统射击全控制方法的研究,引入"禁射不禁瞄"的禁射存在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图谱式禁射方法.该方法改变了传统射击控制理论,有效弥补传统方法所存在的不足,大幅度提高防空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满足现代防空作战需求.介绍了该方法的控制原理、模型以及技术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这项工作是详细研究北京谱仪(BES)轻子识别的一部分。本文报告了π/μ、π/e分辨的Monte Carlo 结果。结果表明:在北京谱仪中π/μ分辨有两个有效的截断,即位置与方向。对于π/μ分辨也有两个有效的截断,即总电荷量沉积和二极矩。  相似文献   
16.
越肩发射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越肩发射就是本机利用机载火控系统控制机载空空导弹攻击尾后敌机的一种新型的攻击方式。越肩发射分为两种发射方式:一种是导弹向前发射,在空中转弯,然后去攻击后方的目标,叫做前射;另一种是导弹直接向后发射,去攻击后方的目标,叫做“后射”,也叫“后向攻击”。从1993年越肩发射被公开报道,并引起人们的注意,至今已经11年。国内外越肩发射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介绍了目前各国越肩发射的发展情况,重点评述了各种越肩发射的实现方法,总结了目前三个研究方向的工作,即前射、后射和工程化,认为越肩发射会在导弹控制、制导律和火控系统三个方面展开工作,并展望了越肩发射研究工作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引射模态飞行状态复杂,为了提高发动机的整体性能,研究了火箭出口面积对发动机引射模态的影响规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引射流量在低飞行马赫数条件下,主要受引射性能影响,火箭出口面积越大,引射性能越好。然而,随着飞行马赫数的提升,引射空气的动能提升,隔离段内出现壅塞情况,引射流量主要受限于隔离段几何尺寸,与火箭出口面积无关。在亚声速工况下,火箭出口面积越小,发动机比冲越低,且出口无量纲面积为3.15时,火箭羽流膨胀撞壁,会引起性能骤减,需要予以避免;在超声速工况下,选择面积较小的火箭出口面积,燃烧室内压越高,发动机性能提升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正据《简氏导弹与火箭》杂志2014年3月11日的报道,美国海军计划在2014年9月投入资金开展1项或2项耗资500万美元为期13个月(也可能延长12个月)的常规陕速打击技术研究和实例研究,确定常规快速打击的技术选择,包括与中程常规快速打击武器相关的发射装置、导弹和滑翔体、结构体系以及相关成本。其中的中程常规快速打击武器是1款攻击型核潜艇发射的高超声速导弹武器。美国海军已经在2014年1月31日向工业部门发出了进行常规快速打击研究的需求建议书,并且自此开始与工业部门一起进行确定工作需求。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来说,要想实现可存活的海基核威慑力,必须克服两大技术挑战。首先,中国弹道导弹核潜艇的隐身技术必须能够规避美国的反潜战工具;其次,中国的“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必须能够突破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20.
航空发动机可以对空气增压,并且增加气流温度,理论上存在应用于超声速引射系统的可能。分析了气源对引射器性能的影响以及引气对航空发动机的影响,介绍了3种航空发动机在超声速引射系统中可能的布局方案。针对某领域内的排气参数要求,分别对3种布局方案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当上游气体压强为0.044×105 Pa和0.029 3×105 Pa时,通过合理选择发动机的布局以及工作参数,发动机可以直接将上游气体排出或者作为驱动气源应用于超声速引射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