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ZrO2纳微米纤维自增韧Al2O3陶瓷力学测试与断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原位生长ZrO2纳微米纤维自增韧Al2O3基陶瓷的三点弯曲、单边切口梁与Vickers压痕测试,发现陶瓷硬度、弯曲强度与断裂韧性在ZrO2质量分数为35%时出现极大值.经SEM观察与XRD分析,发现裂纹扩展主要受含ZrO2纳微米纤维的α-Al2O3基棒晶控制,诱发裂纹偏转增韧机制,并伴随着相变增韧机制.  相似文献   
12.
体内芳纶纤维筋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钢筋混凝土梁与芳纶纤维筋梁的弯曲试验现象和结果,探讨了芳纶纤维筋梁的正截面受力性能和破坏模式,分析了芳纶纤维筋配筋率对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挠度和承载力等的影响,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设计AFRP筋受弯构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民转军技术     
《中国军转民》2013,(6):77-78
DE密度渐变大容量空气净化滤材 关键技术参数或产品性能:由于DE密度渐变大容量空气净化滤材采用的是进风面至出风面由疏松到致密的梯级纤维排列,出风面纤维密度大,粘结度强,因此纤维不易脱落,使不同粒径的尘埃分布于不同的纤维层,避免了尘埃集结于滤材的表面或中上层。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国际化生放核(CBRN)防护装备技术呈现出明显的创新、融合、综合、集成的发展趋势。不仅体现在对威胁源项防护的广谱化,更体现在多种防护思想的创新、多种防护原理的融合、多种防护技术的综合和多种防护功能的集成。它们也许还处于思想创新、原理探索、实验研究阶段,还有待生产制造水平方面的检验,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些新技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代表着防护装备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技术难题的不  相似文献   
15.
低压电场驱动下膜分离 CO2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离子交换膜为基础,进行预处理和化学改性.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条件、化学改性方法及低压电场的电压对离子交换膜的CO2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处理条件、施加低压电场及在膜中加入亲水物质可明显地增加离子交换膜的二氧化碳通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冲击强度等试验结果对多种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抗侵彻性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发展抗侵彻纤维增强混凝土的一些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轨道式电磁发射装置工作时,通常利用外加固层平衡导轨间的电磁斥力保证内膛尺寸的稳定性,但制作外加固层时采用的纤维缠绕工艺复杂,导致其应力特征难以准确计算。为此,首先根据弹性力学相关理论,考虑缠绕过程中的松弛效应,推导了外加固层成型后残余环向应力、垂向预紧力及其相对应的轨道临界斥力的解析表达式;然后,在有限元软件中采用等效温度场法、逐层实化法并结合重启动技术,准确模拟了缠绕过程;最后,对比两种方法得到的外加固层内残余环向应力分布情况,证明了解析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并得到外加固层的厚度、缠绕张力对成型后内应力的影响,为纤维缠绕型轨道式电磁发射装置的快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将纳米SiO2(n-SiO2)添加到自行研发的室温快速固化胶粘剂中,该胶粘剂与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芳纶纤维进行复合,制备成可在战场条件下使用的复合抢修贴片.分析了纳米SiO2对胶粘剂及贴片各项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初步分析了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与未添加纳米材料相比,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n-SiO2后,胶粘剂的剪切强度提高了近15%,玻璃化温度提高了约4倍.  相似文献   
20.
活性粉末混凝土200(RPC200)的配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配制试验,通过5批试件分别探讨砂灰比、石英粉、硅灰、水胶比和钢纤维等因素单值变化时对RPC流动度以及抗折强度、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常规制作工艺条件下,配制出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为145.6 MPa和26.68MPa的无纤维RPC;当钢纤维含量为6%时,RPC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达到了201.3MPa和73.67 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