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9篇
  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84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1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6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41.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和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要把过高的能源消耗降下来,我们必须看清楚节能工作的巨大潜力。我们节能的潜力在哪里,潜力有多大呢?  相似文献   
142.
脱掉“军装”的山东光明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军工”精神依然光彩。他们成为国防科技工业中“军转民”较为成功的一个典型。这也为我国正在推行的非公有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实践提供了现实的参照。  相似文献   
143.
军民两用技术因其在军用与民用领域的广泛适用性及巨大的经济价值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研究军民两用技术开发与贸易的制约因素和发展趋势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军工体系改革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4.
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现位于古城陕西省咸阳市文化区,1957年创建于北京,首任所长是被誉为中国保尔的吴运铎。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骨干企业。历经50个春秋的艰苦创业,现已发展成为集机械、电子、液压、自动控制、测试和计算机应用于  相似文献   
145.
在国防科工委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地区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实践和平利用军工技术,推进军民  相似文献   
146.
近来,国防科工委连续发布两个指导意见,一个是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指导意见,一个是关于大力发展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产业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47.
在归纳经济可承受性思想含义的基础上,给出了装备经济可承受性的数学模型,并对其特征和实践指导作用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经济可承受性在武器装备综合评价和武器装备建设中的应用。本文给出的提高经济可承受性的具体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8.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07,21(4):F0002-F0002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时说,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胡锦涛指出,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必须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坚…  相似文献   
149.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与我国当前发展实践相结合的又一创新,是新世纪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必须认真贯彻国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走平战一体化发展新路子,这样才能加速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和战斗力的整体跃升。  相似文献   
150.
位于长白山脚下的吉林省靖宇县.是杨靖宇将军殉国的地方.也是革命老区。在这片用英雄鲜血浸染的热土上,县委书记、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裘会文在带领全县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传承老区人民的爱国拥军情怀,忠实履行党管武装职责,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推动武装工作落实.实现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人武部多次被省军区、军分区评为先进入武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