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6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8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最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向人们昭示.人类战争的形态正在由机械化战争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进,联合作战正从协同性进入一体化的新阶段。作战强度高、节奏快、消耗大,对装备保障的实效性和有效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军械装备作为主战装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装备种类型号多、  相似文献   
992.
针对雷电的危害形式和途径,在分析了雷电入侵主要途径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营区综合通信网预防雷击、进行防雷保护和减少雷电危害的机理,给出了营区综合通信网具体的防雷电措施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993.
基于模糊AHP法的舰艇威胁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舰艇平台的威胁能力评估是海战场态势评估的基础。依据舰艇平台搭载的武器装备,建立舰艇威胁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构建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舰艇威胁能力评估模型。基于此模型,对阿利.伯克级I和II型导弹驱逐舰威胁能力进行了评估,实验表明方法合理。  相似文献   
994.
针对目前保障性分配仅限于单船的问题,借鉴基本可靠度的分配思想,通过对舰艇编队使用可用度与单船使用可用度关系的分析,建立了舰艇编队保障性指标分解模型,并采用多因子评分系数分配法来确定舰艇编队保障性指标的权重。最后,通过实例给出了具体分解操作步骤,证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分解结果可优化舰艇编队的编成,为编队里同型单船保障性指标的确定提供修正,同时为完善舰艇编队的综合保障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杜宗震  王永波 《国防》2012,(2):26-27
徐惠青,江苏苏州人,1959年5月出生,1978年11月入伍,大校军衔。2003年任空军国防动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2010年任空军司令部军务部部长、空军国动委综合办公室和人民武装动员办公室主任。  相似文献   
996.
近年来,山东某预备役师结合实际,组建了综合保障救援分队,坚持定期训练演练,完善了反恐维稳、抗洪抢险、扑灭山火等十多种行动预案,开展了防火防洪防震、处置突发事件等应急出动演练,不断提高综合保障救援分队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该师与烟台市政府联合成立了应急指挥中心,将地方气象、水利、森林等部  相似文献   
997.
王文臣 《国防》2012,(8):10-11
一、克服重复建设、救援资源缺乏整合的弊端,实现民防指挥协调机构设置的一体化 在现行民防救援指挥协调机制下,基础设施和机构重复建设,救援资源缺乏整合的矛盾和问题十分突出.在指挥场所建设方面,部分地区的民防救援职能部门,如各级政府的应急办事机构、军队应急办事机构、人民防空机构、公安应急指挥机构、消防应急指挥机构,都纷纷建立了各自独立的指挥场所和配套的设备设施.特别是在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国家已投入巨额资金建设了体系完整的人民防空(民防)、公安、消防、交通等指挥场所和设备设施的情况下,仍然计划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应急指挥中心(大厦)"等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998.
刘洪武  齐雨 《国防》2012,(2):70
"我第一次到北京接进藏兵,没想到兵员素质这么高!"首次来京征集进藏兵的朱队长,开心地对密云县征兵办工作人员夸赞密云县征集的进藏新兵。记者走访时发现,今冬密云县进藏兵征集,呈现三大亮点。一是报名应征的多。  相似文献   
999.
刘兴  李远星  周江寿 《国防》2012,(1):60-62
国防交通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是按照"平战结合、军民融合"理念,以提升国防交通日常管理能力和水平,增强国防交通体系战时应战和急时应急的综合保障能力为根本目标,通过理念融合、机制融合、预案融合、资源融合等途径建设国防交通体系,使之具备"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多重功能,实现国防交通建设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一种新型建设模式。国防交通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存在资源规划与配置不统一、保障信息共享有困难、组织指挥机制不完善、理论研究不系统不深入等难题,亟须加强理论研究,为其又快又好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00.
陈伟财 《国防》2012,(11):49
一是指挥机制。按照"综合集成、一体融合"的原则,搞好预备役部队、民兵应急指挥体制与地方应急管理机制的对接,建立以政府与军事机关为主体、预备役部队参与的军地联合应急指挥机构,明确指挥关系、职责分工、协同方法,实现指挥互联、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提高军地联合行动效能。二是预警机制。密切军事机关、预备役部队与政府应急办等有关部门与行业的联系,健全完善军地信息互通共享机制,搞好军事指挥信息系统与地方预警平台的对接,确保及时掌握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