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装甲车辆起动电动机综合试验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较先进的磁粉制动器作为电机的负载,使电机加载平稳、可靠、恒定,并可连续调节负载大小;同时采用高精度的ZJ型转矩转速传感器并配合转矩转速仪,不但能测量电机稳态时的转矩、转速和功率,同时还可测试电机某一过渡过程中转矩、电流、转速随时间变化的数值并贮存或打印.  相似文献   
62.
本文通过运用数学最小二乘拟合多项式计算方法,对四台活塞式内燃机扭矩试验数据的验算,得出车用及工程机械用活塞式内机扭矩曲线符合二次多项式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出了计算简便的扭矩曲线一般拟合方程,经计算机对方程及试验数据的曲线绘制,拟合精度令人满意。该结果为内燃机理想功率特性系数KN的最终确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3.
为了掌握活性破片的空间飞散特性及毁伤效能,采用数值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某预制活性破片战斗部在爆炸作用下的飞散特性,得到了活性破片的空间分布和初始速度分布参数的有关数据,分析了活性破片对靶板的毁伤规律.结果表明:活性破片战斗部在起爆300 μs后,70%的活性破片速度分布在1 500~2 000 m/s;50%的...  相似文献   
64.
分析塑料设备和管道的火灾危险性,并提出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防火对策.  相似文献   
65.
给出了用于微电子化剂量仪的半导体探测器的剂量特性,研究工作表明:该探测器可以和微电子化电路结合,并在常温低偏压(1-3V)下工作,且其灵敏度可在68-316cps/(R/h)之间变化,对微电子化剂量仪中电子线路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6.
迟滞非线性弹性元件动力特性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描述了迟滞非线性弹性元件动态特性数学模型的发展状况.详细介绍了理想干摩檫模型、双线性模型、Bouc模型和迹法模型.提出了评判数学模型优劣的标准.  相似文献   
67.
68.
液体火箭发动机气液同轴式喷嘴混合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液体火箭发动机气液同轴离心式喷嘴的混合特性。利用两相探针技术,测量了喷嘴下游喷雾流场中气液流强和混合比分布,考察了喷嘴缩进比和气液喷注压降等参数对混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液同轴离心式喷嘴的缩进比对喷嘴混合特性有较大影响,增大缩进比将导致更窄的气液流强分布和更均匀的混合,而改变气液喷注压降将导致不同的流强和混合比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9.
基于能量耗散的药柱粘弹性累积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不可逆能量耗散的损伤变量定义方法和动态线粘弹性理论,建立了固体推进剂累积损伤模型,利用不同拉伸速率下的试验数据,拟合得到了推进剂破坏耗散能表达式,进而给出了推进剂在周期应力响应下的累积损伤计算式,并讨论了周期应力幅值和频率对累积损伤的影响,最后对某舰载发动机药柱进行了累积损伤及使用寿命分析。提出的累积损伤分析方法,为固体发动机贮存寿命预估提供了一条有益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0.
针对船舶推进装置中柴油主机相继增压特性的优化问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准稳态假设的增压系统能量平衡模型.对相继增压系统的稳、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相继增压系统的特性优化问题,为主机采用相继增压技术的柴油机推进装置的性能优化、控制策略的制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