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国防科技工业》2014,(1):16-18
从嫦娥三号任务立项到圆满成功,五年攻坚不凡路,在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亲切关怀下,工程全线坚持自力更生、勇于探索、大力协同、攻坚克难,树立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在人类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中又一次刷新了中国高度  相似文献   
12.
《国防科技工业》2014,(11):29-30
中国首次开展的探月工程再入返回试验日前取得圆满成功,而大约在同一时间点上.美国“天鹅座”货运飞船、英国商业载人飞船“太空船”二号接连发生坠毁事故。一方面,欧美等国对太空探索的勇敢尝试昭示中国必须加快稳步前进的步伐:另一方面.航天型号的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决定了政府资金和政策等的有力扶持会为航天事业发展提供更为可靠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3.
资讯     
《国防科技工业》2013,(7):10-11
习近平在与神舟十号航天员通话时指出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波飞架天地,梦想远航高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月24日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同正在天宫一号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亲切通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向3名航天员表示诚挚的慰问。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习近平听取了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进展情况介绍,并对任务已经取得的各项成果表示肯定。随后,在与航天员  相似文献   
14.
2012年6月29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航天科技工业是以系统工程技术与管理为特色的高科技行业。50多年来,在中国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既推动了中国的科技事业与国防事业的发展,也为世界航天技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航天技术似乎总是高深莫测、难以亲近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虽然绝大多数航天技术研究成果不能直接转化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但是以航天技术为基础、以系统工程技术与管理为载体的成果转化,已经实实在在地服务于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以下我举几个例子来支持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将于2016年前,研制并发射空间实验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2020年前后,研制并发射核心舱和实验舱,在轨组装载人空间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并开展较大规模空间应用。  相似文献   
17.
人人有绝活,个个都全面,每个人都是"T"字形人才,汇聚在一起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人才能力架构。——王瑞军对所在团队的描述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难点和亮点依然是测控,对于担负测控通信系统总体设计重任的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来说,各项工作处于顶层、关乎全局。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总装王洪尧政委曾用"善谋善统"四个字高度评价测控总体设计团队的特殊贡献。这支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5岁,主任设计师王瑞军凭着有思想、会抓总、能攻坚、善协调的独特优势成为团队中最年轻的专家之一,在"圈儿内"颇有名气。  相似文献   
18.
作为航天事业国家队成员的中国电科集团,以其高科技产品与服务有力地支撑着大系统的运转,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随着航天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已成为我国航天事业建设的国家队。无论是独立的系统电子装备还是元器件,无论在戈壁、沙滩,还是在边陲、异国,在神九发射和对接任务中,中国电科的技术与服务有力地支撑着大系统的运转,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测控密网:  相似文献   
19.
载人航天总体部强化研制、试验和发射全过程安全管控。实现了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研制、发射、驻空、回收“零事故、零伤害、零缺陷”的安全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实现载人交会对接,并安全返回,13天的时间内创造了6项新记录,这是中国航天之路的新高度,也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新跨越。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完成,为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又掀开新篇章。从6月16日18时37分发射升空到6月29日10时许安全返回,在这13天的时间内,中国航天创造了6项新记录:首次实施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首次考核飞船手动控制系统、首次进行航天员访问在轨飞行器、首次实现地面向在轨飞行器进行人员和物资的运输与补给、首次考核天宫一号支持保障航天员工作生活的能力、首次将女航天员送上太空。这是中国航天之路的新高度,也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