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人类遨游太空的幻想随着工业革命的进步而日渐成为可能,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创造和发展起来的。1956年10月8日,党中央作出了重大决策,成立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二年11月,又成立了两个分院,一分院就是现在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在毛泽东主席“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下,我国踏上了征服太空之路。  相似文献   
62.
利用登月飞行器的级间组合设计方法对载人登月飞行器的构造进行设计,在级间方案的论证中分析了不同组装模式对运载火箭能力的需求,建立了航天员和机器人联合探测的载人登月方案。级间组合方法可为应转移飞行器和登月飞行器设计提供另一种思路,根据飞行器级间的不同组合方式对登月飞行器的质量规模进行了初步估算,并对比了不同飞行方案对运载火箭能力的需求,研究可为我国首次载人登月任务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国防科技工业》2015,(2):49-52
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军民结合产业项目,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提升产业规模和能力,实现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科学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以下简称"一院")的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计划到市场,从产品到产业,取得显著成就。"十一五"末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规模首次突破100亿元,"十二五"末预计达到2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近20%。  相似文献   
64.
<正>面对新的形势,七〇五所从培育新型价值观入手,大力宣传"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精神,弘扬军工人的优良传统,加强军工文化建设,要求干部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市场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及敬业精神,牢记光荣使命、献身国防事业,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不懈努力。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五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水下装备及发射装置总体技术研究所。多年来,我所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5.
高峰 《国防》2014,(7):80-81
1970年,赞比亚修女玛丽·尤肯达写信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学家恩斯特·施图林格博士问道:地球上还有这么多贫穷国家的小孩子吃不上饭,他怎么能舍得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施图林格很快给尤肯达修女回了信,说消灭饥饿并不是仅靠把去往火星航行的计划取消就能轻易实现的,探索太空的工程更有助于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种种危机。随着对太空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地球、对生命、对人类自身的感激之情将越来越深——"太空探索让地球更美好"。  相似文献   
66.
"神十"上九天揽月助推军民结合事业腾飞一、神十飞天完成三大任务为建空间站积累经验北京时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这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  相似文献   
67.
"中国航天虽然年轻,但是我们已经能够在世界的航天舞台有一定的话语权,究其根本,就是因为自主创新。中国航天用实践证明,产业发展依靠别人是不行的,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航天一院作为我国运载火箭设计研制的大本营,承担着不断提升我国航天运载技术水平和发射能力的战略重任。从1970年4月24日首次使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  相似文献   
68.
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顺利进入太空,经过40余小时的空间飞行,于13日13时18分完成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自动交会对接,再一次实现"天神之吻"。这是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在中国航天由大向强行进的宏伟蓝图上留下历史的定格。一次次的神舟升空,都在递进着中国速度。载人飞行走过十年、神舟系列十发十捷、10名航天员遨游天宇  相似文献   
69.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从天宫一号到神舟八号、九号、十号,这一切,都在为建设中国自己的空间站做准备。交会对接,是建造空间站必须掌握的一项关键技术,迈出这一步,空间站指日可待。空间站可以提供地球上不具备的科学研究平台,其微重力、高真空等条件极其有利于材料学、生物学、医药学的研究,其高位置的优势对地球科学、外太空探索极有意义,可以取得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70.
《国防科技工业》2013,(7):16-16
在15天的太空飞行中,"神十"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完成了进驻天宫一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以及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等一系列太空活动,在任务实施中,天地之间协同密切、操控精准,特别是三名航天员技术娴熟,表现出色,整个过程实施得非常顺利,堪称完美。以此次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全面进入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