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91.
92.
《国防科技工业》2012,(7):12-13
2012年6月29日,这是一个圆梦的日子。 随着神舟九号载人飞船降落在茫茫草原,三位航天员平安出舱,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在历经13天后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重要进展,是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铸就的新辉煌,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利用外层空间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作为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由航天员系统、空间应用系统、载人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通信系统、着陆场系统和空间实验室系统等八大系统组成,而直接参与八大系统研制工作的研究所、基地、  相似文献   
93.
黑龙江是国防科技工业大省.是国家重要的军品科研生产基地之一。多年来.黑龙江国防科技工业秉承“国家利益至上、竭诚服务国防”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与载人航天精神.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工业实力日趋雄厚,也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当前.在文化软实力已成为综合国力重要因素的新的经济转型时期.如何打造先进的军工文化,用先进的军工文化引领新时期国防科技工业更好更快发展是我们当前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94.
在知识密集型的航天科技领域,有一大批由诸如神舟飞船技术突破带来的“军转民”而形成的新兴产业亦在加速布局。有专家预测在“神九”背后。一个未来或超过万亿元规模的航天技术新兴产业正在加速成熟。由此而来的“军转民”新技术前景更是诱人  相似文献   
95.
目前,美国、俄罗斯等国都把载人航天的目标瞄准了月球、小行星和火星。为此,首先要研制出发射深空载人飞船的重型运载火箭。载人登月飞船一般需在50吨以上,而且其奔月时的速度要求为10.9千米/秒,因此必须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在60~120吨的重型运载火箭才能发射,发射载人小行星或火星飞船则需要运载能力更大的重型运载火箭。当年美苏竞争载人登月时苏联之所以败给美国,  相似文献   
96.
佚名  颜榕译 《环球军事》2012,(13):53-54
“载人飞行首先是一件有关声望的问题。”“很明显,被排除在国际空间站之外的中国,希望证明其能够独立完成相同的事情。”  相似文献   
97.
从航天装备发展各历史阶段不同军民交互模式的表现形式和形成机理看,航天装备军民融合式发展模式最大优势在于实施军民两用技术战略,建立军民一体化的航天工业体系。着眼国际发展趋势,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特点的航天装备军民融合式发展模式,需要从环境要素和资源要素两个方面着手,加强组织体系、法规政策和信息保障建设,协调需求和应用,完善航天科技工业基础,注重能力要素建设。  相似文献   
98.
1.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九"成功发射升空,33岁的刘洋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说:"我很幸运,赶上了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大好时代,成为首批女航天员;我很幸福,可以代表中国女性来到太空,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女性的形象。"2.在神舟九号飞船上,03号刘洋主要负责空间医学实验的管理。虽然与其他两名男航天  相似文献   
99.
术雷鸣  匡乃雪 《国防》2000,(1):36-37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名的我国第一艘载入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1日凌晨3时41分,飞船经过21小时11分钟的太空试验飞行之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在这次飞行试验中,我国在原有航天测控网基础上新建的符合国际标准体制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首次投入使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组织了发射试验的跟踪、测量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0.
李仲伯 《国防科技》1994,15(1):1-13
过去的三十年,由于仿真技术应用于载人空间飞行器的设计,揭示了人和机器的种种潜能以及它们受到的限制,从而提高了完成空间飞行任务的机会。所谓空间站时代,它意味着在轨道上组装机器设备,系统的复杂性大大增加,操作系统与设备多样化,为验证将要提出的工具及技术的可行性,仿真研究的作用日益增加。正因为如此,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对进行仿真研究的必要性及采用的设备进行一次评估。 这篇文章就是为汽车工程师协会评估仿真的必要性及所需资源而编写的专论,它提出了大型仿真研究所必须的投入。文章对早期的兰利研究中心的仿真机作了简要的历史性的回顾,介绍的情况多系1971年载人仿真机的重复,当然,也提出在遥控操纵领域、任务性能以及解析仿真等方面目前的某些研究活动。兰利研究中心进行空间操作仿真,近期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支持大型空间结构的组装技术,验证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