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江苏省溧阳市后周镇青年民兵戎锁富,经过8年苦心经营,创建了“后川金阳茶果场”,并与有关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协作关系,相继引进葡萄、超甜玉米等新品种,获得良好收益。茶果场生产基地被农业部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他本人也荣获“常州市青年科技兴农带头人”。去年,  相似文献   
42.
邓立岩 《国防科技》2000,21(2):28-29
自1983年3月23日美国总统里根抛出所谓的星球大战计划SDI以来,美、俄之间斗法的触角又延伸至太空。然而,正当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伴随其东扩的步伐把SDI翻版成为TMD,在亚太地区紧锣密鼓地进行游说和部署之际,俄罗期却因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内外交困,把象征着太空角逐成就和地位的“和平号”航天站卖给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同时,一些居于领先地位的航天技术项目的开发也就此搁浅,这其中就包括民用和军用价值都十分巨大的“人造月亮”实验。  相似文献   
43.
航天员1996年9至10月间,一个由两名中国航天员候选人和教练人员组成的小组抵达莫斯科郊区的尤里·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开始航天员训练。中国人称吴特和李兴龙(音译)为航天员的主要人选。吴特和李兴龙在尤里·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进行了一年的基础训练后随代表团返回了中国,不久中国宣布这两人将是中国首次载人太空飞行的主要人选。  相似文献   
44.
近年来的局部战争表明,太空系统在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快速响应航天发射是将装备系统快速送入太空的有效手段,快速进入太空战法创新也成为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快速响应航天发射战法创新需要,主要通过分析美军航天发射作战相关法规变化与战法创新实例,从快速响应作战任务要求、航天装备技术发展和信息化体系化联合作...  相似文献   
45.
一般来说,企业竞争力指的是生产经营、新产品开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具有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或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上的技术、产品、管理、文化、营销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企业竞争力是企业生命力的表现,它的强弱决定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生存与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46.
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是一个神话般的故事。这里有最动人的传说,这里有史无前人的创举。十年的春秋和寒暑,十年的曲折和艰辛,十年的热血和汗水,十年的辛劳和拼搏,创造了一份属于凯山人的家业,谱写了一篇宏扬创业者的乐章。——摘自崔金水创作的配乐诗《江南航天之歌》  相似文献   
47.
国防科技工业必须既能适应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发展的需要,也应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一手紧紧抓住军品任务,一手大力推进民品开发,才是国防科技工业走向稳定协调发展的一个支撑所在。作为代表国家高科技尖端领域的航天海鹰事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民用产业实践,并在随后的十多年里迎来了民品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2002年底,航天三院为提高院民品整体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适应新形势发展,在航天科工集团的统一部署下,做出一项重大举措──组建了航天科工海鹰集团公司,自此三院民品走上了一条符合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现代企业…  相似文献   
48.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标志着我国空间技术取得了历史 性突破,在我国航天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拉开 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而且不断蓬勃发展。党和政府坚 定不移地支持发展航天事业,把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增强我 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一项战 略举措。  相似文献   
49.
戚发轫,我国著名的空间技术专家,中国工程 院院士。1957年从北航毕业进入航天领域工作至今, 他亲历了我国卫星事业完全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 诞生、发展继而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全过程。没有刻意 追求,但中国航天史上第一发导弹、第一枚运载火 箭、第一颗卫星、第一艘试验飞船,这么多的"第一" 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戚发轫的生命中。 为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35周年, 本刊记者近日专访了这位共和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的亲历者。  相似文献   
50.
《国防科技工业》2005,(12):30-31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成立六年来,以高度的使命感 和责任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 国防科技工业“四个坚持”的重要指示,在全面完成科研 生产各项任务的同时,不断推进自身全面、快速、协调和 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建设成为一流航天防务公司和具有 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