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0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1.
刘光耀  郭琴 《当代海军》2008,(11):52-55
任何武器装备都有一个从萌芽、发展、成熟到最终走向消亡的过程,都有其特定的发展空间,航空母舰也不能例外。 战列舰,同航空母舰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也曾经一度成为海上霸主,是巨舰大炮时代的标志性装备,在许多军事家的眼里被视作“永不过时”的武器,最终却被战争实践无情地淘汰出局,“巨舰大炮”时代从此终结。  相似文献   
92.
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少年从军,经历了拿破仑战争的血火洗礼,战后担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期间,埋头著述,历经10年之久,终于写成了不朽的巨著——<战争论>.<战争论>自1832年问世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是西方资产阶级军事理论的奠基之作,对现代军事学术的创立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克劳塞维茨也因此书被誉为西方"兵圣".  相似文献   
93.
曾任山西巡抚及两广、湖广、两江总督等要职的晚清重臣张之洞,面对日益严重的外患危机,从御辱图强的动机出发,认真探求军事变革之道,先后提出了众多军事近代化思想并努力付诸实践,对晚清军事近代化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主要有3个方面:第一,着眼于武器装备现代化创建军工企业,全面更新武器装备;第二,编练自强军、湖北新军,建立近代化陆军;第三,致力于军事教育,培养近代军事人才。  相似文献   
94.
无论是以马汉为代表的美国海权理论还是以科贝特为代表的英国海权理论,都专注于海权大国如何利用优势海军力量夺取和保持制海权,达到使海洋向己方开放,向对手关闭的目的,而对相对弱势的陆权国家的海权发展却关注甚少。对于陆权国家海权理论的总结和研究,始于19世纪后期的法国“青年学派”。这一学派的海权理论与以强势海军为论述对象和经验基础的英关海权理论迥然相异,是指导弱势海军争取胜利的海权理论。  相似文献   
95.
木子 《宁夏科技》2002,(2):65-67
前几年,听说河北省保定市雄县发现了宋朝时期的地下战道,作为业余研究中国古近代军事历史的我颇感兴趣,但一直没有抽出时间去看看。今年国庆节,我应杨书记之邀到雄县实地查看了地下长城,着实让人惊奇。为了更为详细地了解雄县地下长城的情况,我受《军事展望》杂志社的委托,以特约记者的身份专访了杨凤鸣同志。(以下简称:杨、记)  相似文献   
96.
徐平  张冬 《军事史林》2013,(8):41-45
近代日本陆军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处于幕府时代后期的日本在亚洲最早引进西方军制。“明治维新”期间,日本仿照西方列强,组建了三个洋式兵队,包括步、骑、炮兵共计13625人。1870年12月,明治政府下令统一军制,规定陆军学法国,海军学英国。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军队逐渐成为当时亚洲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军队,日本也一跃成为当时列强唯一的一个东方国家。  相似文献   
97.
《中国民兵》2014,(2):1-1
盛世构筑民族梦想,改革绘就发展蓝图。这是一个在奋进中追逐梦想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之献身的梦想。那个艰难岁月里,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民兵配合人民军队,听党指挥,浴血奋战,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牺牲,实现了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相似文献   
98.
本文探讨了近代以来日本战争扩张心理的历史、特征,试图从心理和思维上揭示其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思想及势力形成与灭亡的原因,从历史对现实关照的角度,警示今天的国人经常敲响忧患警钟。  相似文献   
99.
该书全面讲述中国海军600年铁血征程,从郑和大航海时代,一直写到民国海军的历史掌故,写到人民海军不断壮大的光辉历程,写到当前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其中,左宗棠保卫新疆、战胜法国保住台湾的故事,让今人回想起昔日荣光,不胜感慨。但  相似文献   
100.
该书是"当代世界与中国国际战略研究丛书"之一,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系统展示了经典地理政治思想蕴涵的权力政治逻辑(即地理政治逻辑),二是从理论与历史双重角度探讨了地理政治逻辑与战后美国大战略的密切联系。书评地理与政治之间的关联,既有恒常特征,又富于变化,因之使得"地理政治学"这一研究领域具备了独特的魅力。恒常者,海陆河川的分布具有先天定势,甚少为人力撼动;况且近代以来主权观念趋于完全,一国边界的变更从来不得随心所欲。变化者,面对人力徒呼奈何的天定,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