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宫明 《环球军事》2009,(17):49-49
情报机构往往从各行各业招募间谍,所以间谍用来掩护真实身份的职业也千奇百怪。冷战时期,匈牙利情报部门就将本国一位曾在好莱坞闯荡的艳星,发展成为情报人员。之后,这位“明星”居然打入意大利政界,成为该国下院议员,并从多位政要官员口中套取了大量重要情报,其套取清报的手段自然是出卖色相。而其套取的情报也通过匈牙利与苏联的特殊联系而被克格勃所掌握。  相似文献   
22.
(上接第6期79页) 小心你的摄像头 摄像头,这个网聊时代的产物,几乎已成为家用电脑的标准配置.透过摄像头传来的影像,我们和亲友的交流仿佛"天涯成咫尺".  相似文献   
23.
李小青 《环球军事》2014,(14):64-65
2014年2月底,英国国家档案馆公开解密了一批关于军情五处的机密文件。这些文件披露了二战期间,军情五处曾秘密派遣一名特工,潜伏到在英国活动的纳粹间谍组织内部。这名特工给自己伪造了一个身份——纳粹德国派驻英国的间谍头目,通过成功实施各种欺骗手段,诱使在英国的希特勒支持分子将大量英国秘密情报汇集到他那里。实际上,这些情报最终部落入了军情五处的手中。而且,这些隐藏在英国社会各阶层的德国间谍至死部不知道,他们掉进了军情五处设计的圈套,一直处于对方的严密监控之下,不明不白就做了一回“双重间谍”。  相似文献   
24.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3,(19):64-65
间谍,在普通人眼中,都是披着一层非常神秘的面纱,执行各种不为人所知的秘密行动。他们就像007系列影片中的“邦德”一样,上空入地,飞檐走壁,刀枪不入,被神化或妖魔化了。但谁又知道,现实世界中的间谍或特工,许多都是普通人,从事着普通的工作,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他们也许就与你在同一个公司工作,在同一个小区生活,在同一个饭店就餐。你更想不到的是,甚至有些天真无邪的儿童,竟然也有意或无意间被某些间谍机构所利用,成了其手中的工具。  相似文献   
25.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3,(18):62-63
2011年5月,美国海军士兵布莱恩·马丁因向一名联邦调查局卧底特工出卖了一批高度机密的文件、照片和图像等情报,被法庭判处长达34年的有期徒刑。事发时,马丁是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军事基地的一名情报专家,所任工作与美军在阿富汗行动密切相关。马丁一直以为他的间谍行动接头人是一名“中国情报官员”,实际上却是联邦调查局的卧底特工。不知不觉间,他就已经落入了反情报部门挖好的陷阱,最终成了联邦调查局“钓鱼执法”的又一个“战利品”。  相似文献   
26.
《环球军事》2013,(1):66-67
在当今世界,绝大多数人都曾经看过一部或多部间谍电影,阅读过不少间谍小说,但却很少有人与神秘世界的特工或间谍打过交道。因此,他们并不知道现实中的真正间谍与电影中的间谍“伯恩们”和“邦德们”有多少相近或相似的地方。这就像隔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们一直无法接近事实,但却一直想打探清楚这个事实。近日,英国记者彼得·泰勒有幸获准采访军情五处和军情六处,将带着读者一步一步走近现实世界中的“特务”,以一窥真正的间谍世界。  相似文献   
27.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3,(3):116-117
中情局前特工杜安尼·科拉瑞奇组建了一个私人间谍组织,而该间谍组织被外界戏称为“迷你型中情局”。组建私人间谍机构科拉瑞奇出生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一个共和党家庭,大学毕业后,他就加入中情局从事驻外特工工作。1981年,科拉瑞奇成为了中情局拉丁美洲分部负责人。5年后,科拉瑞奇又协助中情局组建成立了中情局反恐中心。  相似文献   
28.
禾竣 《国防》2004,(3):57-57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了。8月25日,蒋介石召集白崇禧、顾祝同、汪精卫等人召开秘密军事会议,行政院秘书主任黄浚作记录。会上,蒋介石决定第二  相似文献   
29.
付涛 《当代海军》2004,(2):60-61
美苏冷战开始之初,美国开始使用配备特种装备和人员的水面舰船和潜艇搜集苏联和中国的情报。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任务范围扩大到对第三世界国家和其所谓的“左倾中立国”进行间谍活动。  相似文献   
30.
郭华 《环球军事》2011,(2):56-58
死魔室是二战期间苏军反间谍的重要机构,这一名称来源于“让间谍去死”的俄文音译,也称为除奸部,是苏维埃红军反间谍机构的延续。1917年12月苏维埃成立了全俄肃反委员会,建立了全俄肃反委员会特别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