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武器雷达装备RCM分析决策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武器雷达装备RCM分析决策系统的体系结构、功能模块划分和数据库设计方法,并给出了系统的实现方案以及后续开发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武器雷达装备RCM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目前RCM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等5项对策,对于在武器雷达装备上进一步推广应用RCM,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安全工作是军队建设经常性、综合性的基础工作,事关重大,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常抓不懈。时下,部分官兵对安全预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麻痹思想还比较突出,安全弦绷得不紧,易埋下事故隐患,不利于部队安全发展、和谐建设。安全工作无小事,必须强化预防意识,树立预防性思维,防事故案件于未然。  相似文献   
14.
考虑到装备工况变化通常会影响到装备寿命,提出了一种基于工况-时间分布规律的装备可靠性评估及预防性维修间隔期的确定方法。采用Gamma过程描述装备性能指标退化过程,以形状参数反映工况的变化,推导出基于工况-时间分布规律的装备寿命分布;进而得到可靠度表达式,确定了预防性维修间隔期;最后给出了方法在某6300型柴油机中的应用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反腐倡廉工作具有专业性、针对性、预防性、规范性等特点,了解其特点,是抓好反腐倡廉教育的前提。因此,我们应端正教育指导思想,理清教育思路,确保“内容、人员、时间、效果”四落实。  相似文献   
16.
针对同类装备构成的集群预防性维修计划问题,综合考虑了装备的使用和维修过程,分析了装备动用与维修计划之间的相互关系,刻画了装备使用和维修的触发机制,提出了一个包含离散事件仿真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混合模型,并描述了模型的结构和数学表示。该模型基于离散事件仿真对给定的预防性维修计划进行评估,并以该评估值为基础利用粒子群演化进行优化,从而通过多次迭代进化可逐步逼近可能的全局优化结果。由于模型中考虑了装备使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并且粒子群优化可从任意初始值开始,因而可用作维修系统效能评估以及维修方案优化的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17.
以“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RCMA)在典型装备的应用实践为例,论述了现役装备进行RCMA的必要性和可能产生的效益及RCMA的过程,提出了现役装备RCMA的特点和正确分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系统的维修性方面,有许多概念是模糊的;许多行为是盲目的,至少是经验主义的。本文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完整的科学维修的概念。以一个有使用价值的预防性维修策略为例,通过讨论,使这种科学维修的概念具体化,并且给出了系统的首翻期、维修周期以及更换期的严格定义和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电容器随机劣化失效的特点,采用半马氏决策过程解决其预防性维修方案设计和维修策略优化问题.在电容器随机劣化的Gaussian-Poisson模型基础上,以检测周期为优化变量,同时考虑预防性维修次数阈值的影响,建立电容器长期运行费用率优化模型.分析表明,对该型号电容器来说,预防性维修相比于事后修理更加有利于节省部件长期运行的费用率.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多设备串联系统因分别对单一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而造成停机次数较多的情况,提出了考虑任务的多设备串联系统预防性维修决策优化方法,以期将使预防性维修的优化结果更贴近实际。首先,对考虑任务的多设备串联系统预防性维修进行了问题描述,然后,进行了建模假设,并以降低系统整机维修费用为目标,以成组维修和机会维修为维修策略调整的基本依据,以预防性维修费用和修复性维修费用的变化为变量,建立了考虑任务的多设备串联系统预防性维修决策优化模型。最后,以某型多设备系统为例,进行了算例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