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关注克里米亚战争,紧紧围绕战争的主要缘起、具体进程和如何终结,撰写了大量的战争述评,把战争控制问题纳入理论视野.他们的战争控制思想可以初步归纳为,国家政体和政略特征对战争控制的影响当属首要,政府宣传与公众舆论对战争控制的影响愈发凸显,运用正确灵活的战略战术是战争控制的重中之重.这一思想,对于认识和掌握控制战争的基本规律,更为精准、有效指导和实施战争控制实践,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42.
马克思东方社会主义构想的启迪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有两种社会主义构想 :一种是取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西方社会主义构想 ,一种是东方落后国家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阶段的东方社会主义构想。马克思的东方社会主义构想能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43.
马克思恩格斯将战争置于一定的现实生存条件中进行考察,构成了与形而上学战争观传统的本质区别。历史唯物主义对人类的主体,社会实践以及观念进行了现实的、历史的、真实的框定,证明了再高贵的思想也永远会受到现实的纠缠。辩证唯物主义则要求人们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现象世界,破除了超验概念统摄下的形而上学认识论。相较于形而上学战争观传统,马克思恩格斯用“现实的人”实现了战争主体的转换,并在现实的人的“交往”(Verkehr)中揭示出战争的生存论背景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生产力与交往形式,即人的现实生存条件。随着生存场域的拓展,全领域、大主体、多层次、多梯次的综合斗争模式逐步取代传统的军事斗争,成为大国博弈的通行规则。  相似文献   
44.
周颖 《中国军转民》2024,(7):118-119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观照阐述“两个必然”理论,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经典表达,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行动指南。时至今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世界东方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推动着人类思想进程发生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出的一项伟大创举,是对马克思“两个必然”理论的创新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与近年来逐渐动荡不安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鲜明对比,这也进一步证明马克思“两个必然”理论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科学性和真理性的统一,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5.
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社会问题进行研究并阐述了相关思想。马克思认为农村公社的内在二重性有正反两方面作用的可能性,提出了东方社会道路的设想“跨越卡夫丁峡谷”。恩格斯对俄国社会问题以及东方道路理论随着实践的深入以及对变化着的社会发展的剖析进行了补充和发挥。在《论俄国社会问题》中,恩格斯通过对特卡乔夫的批判指出俄国并无社会主义革命的优势,但不排除俄国公社有转变成高级形式公社制的可能性。在《论<俄国社会问题>跋》中,恩格斯从村社制度的落后性进行分析,阐述了俄国走非资本主义非西方道路的先天条件,同时提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6.
斯夫 《军事历史》2003,(3):78-79
目前在军事学术界,“战争比和平成熟得早”这样一句话时而被引用。使用者或引用者的真实用意无非是在说明和阐述这句话字表上的意思:战争比和平成熟得早。那么,战争真的比和平成熟的早吗?这句话的本意应是什么呢?其实,这句话的原文是“战争比和平发达得早”。它最早见于马克思在1857—1858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这篇《导言》是一篇没有完成的《总导言》草稿,《总导言》是马克思为他计划中的一部经济学巨著而作的。在这篇《导言》的第一部分“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流通)”中的第四个问题———“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47.
48.
1871年3-5月的法兰西内战,在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通过总结这一内战,特别是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同时,马克思对巴黎公社这个“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起义”,就其军事斗争,在军事哲学理论方面,即关于进攻与防御(“应该立即向当时毫无防御能力的凡尔赛进军”)、革命与团结(“革命应当是团结的”)、专政与军队(“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是无产阶级的军队”),作了极其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49.
马克思在研究亚洲或东方社会的状况时,提到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对此概念的严格定义则不是马克思关注的焦点,他的关注点集中在东西生产方式的区别上,以及当时东方社会为何遭受到西方社会的打击,并在此基础上为包括东方国家在内的落后国家寻找一条出路。然而,后人却对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论争,这虽有时代背景上的原因,也有诸多理论上的原因,无疑也背离了马克思探讨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原意。可是另一方面,通过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研究和争论,有助于了解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的历史和现状。了解自身历史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西欧生产方式进行对比,对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有着很大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0.
1 战争成本效益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战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殊活动,必然涉及到战争双方的切身利益。从战争根本原因上看,战争是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冲突的结果。从本源上看,一切战争都为着十分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