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军情动态     
美航空航天局签订 “轨道空间飞机”研制合同 美航空航天局(NASA)4月4日宣布,它已授予3家承包商各一项价值4500万美元的合同,以研制为国际空间站航天员救援和运输的“轨道空间飞机”(OSP)。这3家竞标承包商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公司,以及轨道  相似文献   
82.
魏新刚 《当代海军》2009,(12):66-69
两栖登陆作战的三大难题 众所周知,两栖登陆作战存在三大难题:人员输送、扫雷破障和对岸火力支援,为破解这三大难题,涌现出了一批新的装备和技术。例如,以船坞登陆舰+大型气垫船+舰载直升机(或倾转旋翼直升机)为体系的超视距登陆装备已使人员输送的难题得到基本缓解;  相似文献   
83.
混合轨道是载人登月轨道的重要类型之一。利用混合轨道的组成特点,提出在双二体假设下以自由返回轨道为基础的混合轨道计算方法。主要对混合轨道的特性进行分析,给出混合轨道在能量消耗和飞行时间等方面的特性。在涉及月球运动的计算时,考虑月球运动的非圆性,对传统双二体假设略作修改。给出混合轨道的设计实例,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4.
21世纪初,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制定了“猎鹰”(FALCON)计划,提出了“从美国本土发射,并在2h内将负载送达全球任意地点”这一作战指标,并明确了与之相关的武器平台的研制计划.面向计划中列举的武器平台,设计一种包括亚轨道发射段、空间在轨运行段、离轨下降段和再入大气段在内的全球快速可达轨道,计算得到到达全球最远点所需要的时间,论证了“猎鹰”计划中所提“2h内全球可达”作战指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5.
X-37B近年来的一系列成功发射和返回标志着美国在小型、无人驾驶、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其进一步改进并最终达到实用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6.
美国是公认的太空强国,拥有太空中60%~70%的军用资产,目前在轨的约900颗卫星中,属于美国的占了一半以上。然而,据美国《防务新闻》11日报道,美军还正计划考虑联合北约成员国,在地球低轨道发射100颗小型战术卫星,加上其在高轨道运行的大型侦察卫星,打造出立体的卫星侦察体系。  相似文献   
87.
《国防科技》2007,(4):F0002-F0002
2007年3月8日晚10时10分左右,美国“宇宙神-5”火箭携带着“轨道快车”“双胞胎卫星”和其他4颗小型卫星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军用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美国空军此次“派遣”、“轨道快车”进入太空的目的之一是进行卫星自我修复和太空掳夺敌方卫星试验。该试验一旦获得成功,不但可以提高和延长美军间谍卫星的生存能力和使用寿命,而且可以大大提升美军卫星的太空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88.
《现代军事》2015,(2):14
据俄罗斯媒体2015年1月14日报道,俄军工企业消息灵通人士称,厂家将于2015年底向俄国防部和俄联邦航天局交付第2枚"安加拉-A5"重型运载火箭。2014年12月23日,从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发射到近地轨道的首枚"安加拉"重型火箭完成了全部计划。目前正在生产第2枚,将于2015年11月交付用户。"安加拉"逐步将替代"质子"、"联  相似文献   
89.
针对地心甚高轨道星座构形协同捕获控制问题,基于虚拟编队方法设计了协同捕获控制策略,采用三脉冲燃耗最优轨迹规划算法对构形捕获轨迹进行协同规划;并且结合自适应全程积分滑模控制器对卫星各自转移轨迹进行跟踪控制。以10万km轨道高度的三星星座构形捕获为例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可以有效应用于地心甚高轨道星座构形捕获控制,能够在燃耗较少的情况下使星座中卫星同时到达各自的标称位置,同时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90.
航天器无拖曳控制是实现引力波空间探测科学平台超静超稳运行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国内外各研究机构对航天器系统的动力学与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针对不同的探测频段需求提出了不同的探测任务。根据探测任务进行了航天器编队设计与控制的详细介绍和分析,对涉及的无拖曳与姿态控制、高精度惯性传感器与执行机构等原理和理论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针对现已开展的空间引力波探测无拖曳航天器在轨飞行的演示验证整体情况进行详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后续开展相关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指出未来无拖曳航天器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