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防务技术》2022,18(11):2045-2051
By using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optical microscopy and electronic microscopy, we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initial microstructures on the adiabatic shear behavior of high-strength Ti–5Al–5V–5Mo–3Cr (Ti-5553) alloy with lamellar microstructure and bimodal microstructure. Lamellar alloy tends to form adiabatic shearing band (ASB) at low compression strain, while bimodal alloy is considerably ASB-resistant. Comparing with the initial microstructure of Ti-5553 alloy, we find that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ASB changes dramatically. Adiabatic shear of lamellar Ti-5553 alloy not only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recrystallized β nano-grains within the ASB, but also leads to the chemical redistribution of the alloying elements such as Al, V, Cr and Mo. As a result, the alloying elements distribute evenly in the ASB. In contrast, the dramatic adiabatic shear of bimodal alloy might give rise to the complete lamination of the globular primary α grain and the equiaxial prior β grain, which is accompanied by the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of α lamellae and β lamellae. As a result, ASB of bimodal alloy is composed of α/β nano-multilayers. Chemical redistribution does not occur in ASB of bimodal alloy. Bimodal Ti-5553 alloy should be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high performance armors with high mass efficiency due to the processes high dynamic flow stress and excellent ASB-resistance.  相似文献   
12.
应用传统的弹塑性理论模型在分析剪切带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困难,如控制方程失去椭圆性等,其原因是传统的弹塑性理论模型并没有包含材料的内部参数。在剑桥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应变二阶梯度,提出一种新的计算剪切带的理论模型。当应变局部化发生时,带内土体采用该模型计算,带外土体则按照传统弹塑性模型计算。该理论模型汲取了剑桥模型实验参数少,应用简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堆积固体自燃火灾是常见多发火灾,由于其规模庞大、着火延迟期长等特点,难以进行全尺寸的模拟实验,为火灾预防和调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基于F—K(Frank—Kamenetskii)理论,将小规模实验结果外推,从而预测或判断一定尺寸的堆积固体在一定的环境温度下自燃起火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合成孔径雷达窄带干扰抑制技术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合成孔径雷达实施有效的电子防护,使之具有降低(消除)非人为电磁干扰和人为电磁干扰的能力,是保证合成孔径雷达发挥正常性能的重要条件之一。对非人为电磁干扰抑制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将干扰抑制分为参数化方法和非参数化方法,分别讨论了参数化抑制方法中的干扰建模、参数估计以及非参数化抑制方法的两种主要技术途径,分析了干扰抑制效果的评估方法。最后根据实践和经验提出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抑制的几项建议,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机载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UWB SAR)具有大积累角和长合成孔径的特点,这使得这类SAR系统的运动误差变得非常复杂.建立了机载UWB SAR运动误差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推导了存在运动误差情况下的回波信号频谱.分析了运动误差影响SAR成像处理的根本原因,以及不同特性运动误差对SAR图像所产生的不同影响.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文...  相似文献   
16.
基于小波包频带能量检测的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小波包频带能量检测技术对观测信号进行处理,从中获取反映故障特征的信息,以此作为输入对网络进行训练,可对故障进行比较可靠的分类。同时介绍了利用小波包频带能量检测技术提取观测信号特征向量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基于松散小波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最后结合某型导弹舵系统故障诊断的实例,给出仿真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基于混沌信号的超宽带穿墙雷达的性能。对目标的成像显示采用混沌信号的超宽带雷达,具有良好的距离分辨率和旁瓣压缩能力,其性能优于时间调制的超宽带(TMUWB)雷达。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进行了电磁仿真。  相似文献   
18.
超宽带信号正交解调误差的分析及校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超宽带相参接收系统中,正交解调的 I、 Q 两路输出的幅度和相位的不一致性以及直流偏置分量会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本文就超宽带信号的正交解调误差对信号处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幅相特性不一致的校正方法,并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超宽带(UWB)雷达信号处理是个多任务、大运算量的过程,必须采用多处理机并行处理技术。本文对UWB雷达实时信号处理系统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比较各种多处理机系统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重构的UWB雷达实时信号处理系统结构。将此结构应用于实际系统表明,该结构具有良好的性能,并具有可重构性和扩展性。  相似文献   
20.
无线电频率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频率共用已成为国际电信联盟的共识,多业务融合发展已成为世界卫星无线电系统发展趋势。S频段中2483.5 MHz~2500 MHz被国际电信联盟划分为卫星多业务共用频率,包括卫星无线电定位报告业务、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卫星移动通信业务三大业务,可以同时提供卫星导航、航路跟踪、遇险救援、信息中继四大功能。介绍了S频段天基系统发展过程、导航通信频率特性、S频段多功能集成前景,我国北斗未来使用S频段导航的应用成果及社会经济效益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