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本文利用跟踪调查,试验对照的形式,结合SPSS对数据加以分析,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揭示输入式记忆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正迁移和输入式记忆科学、合理地应用于写作教学对学生写作能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2.
为满足卫星有效载荷间SpaceFibre链路的高带宽、高可靠性和轻量化的应用需求,提出一种SpaceFibre节点传输系统的优化设计。该设计采用基于帧累计的增量化计算方法减少了计算电路的冗余;通过四级流水架构满足了错误检测操作的时序要求,使用循环冗余校验共享机制平衡了硬件资源的使用;采取基于完整应答的双层控制策略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通过构建面向资源优化的控制状态机和存储架构简化了确认重传算法的实现逻辑。使用型号为XC7Z100FFG900-2的FPGA搭建双节点系统,板级验证表明:该设计满足协议规范,与同类设计方案相比,最高工作频率提高1.5倍,支持最高6.25 Gbit/s的传输速率,查找表资源和存储资源降低,寄存器资源相近,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可靠SpaceFibre编解码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3.
针对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Satellite Orbit, GSO)卫星系统间的兼容性分析,设计了单波束和多波束GSO卫星系统间的上行及下行干扰场景,并在卫星的轨位、系统链路可用度及干扰系统地球站选址等多维度对GSO卫星系统间的干扰进行了评估,提出了不同轨位间隔条件下满足国际电信联盟干扰协调限值的干扰系统地球站最近选址的建议,细化了各维度研究上的颗粒度,在不同维度间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了GSO卫星系统在不同维度下的干扰变化特性曲线和各维度对干扰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在系统链路可用度一定的条件下,两个卫星系统的轨位间隔>2°时,干扰数值变化缓慢;轨位间隔≤2°时,干扰数值变化较快;轨位间隔≤0.1°时,干扰数值急剧上升。以国际电信联盟实际登记的CHNSAT-81.5和INSAT-KA82.5E卫星的网络资料为例,将计算得到的GSO系统波束间的干扰噪声比、载波干扰比与Visualyse软件结果进行验证对比,结果误差保持在0.7 dB范围内,证明该方法具有有效的评估性能。  相似文献   
34.
本文提出了利用声传感器测量舰炮射击海上弹着点的方法,并建立了基本方程。对测量系统的原理和测量信息的传输方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声传感器位置误差、测时误差及二者综合作用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分别进行了仿真计算,证明测量原理可行,测量精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35.
针对固定单站无源定位中的DPFRC算法无法对目标辐射源速度进行直接解算的问题,将多普勒频率引入观测量之中,提出一种改进的固定单站无源定位模型,并通过卡尔曼滤波对定位结果进行平滑处理。将改进模型与原有模型及另外一种可对速度进行直接解算的DDFRC模型进行了仿真比较,对不同距离、不同采样间隔和不同观测精度下3种模型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另外两种定位模型,改进模型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环境和更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36.
提出了两步选址法:应用需求势能理论并基于维修需求和路程两项主要指标构建装备抢修分队选址模型。计算得到次优选址区域后,从中选出若干备选点,再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符合实际的最佳选址点。实例分析表明:两步选址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7.
对单站测向定位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单站测向定位只能确定目标运动的航向,并给出了航向的计算方法;运动平台单站测向定位可以确定目标运动的航迹(测向平台以匀速直线运动除外),给出了目标位置的计算方法;同时探究了运动平台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能对目标定位的原因,进一步明确了运动平台单站测向定位的条件.  相似文献   
38.
首先概述了单目标定位和跟踪的现有研究结论和新问题,接着叙述了神经网络最小二乘估计方法,最后给出了它对第1类和第2类火控系统应用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9.
本文讨论了双基地雷达系统中一种以收站△TOA和方位角测量为基础并辅以发射站传送的间歇高度信息的运动目标三维定位跟踪算法,详细分析了该技术的定位原理。在电子对抗条件下,发射站数据往往难以连续传送到接收站加以融合,因此有必要对间断传送的数据加以利用的方法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典型目标航迹的计算机仿真对该算法的性能做了评估。由于这种融合方法在双基地研究领域尚属初探,因此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0.
只测角两站被动定位系统中虚假定位点的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站被动定位中,虚假定位点的识别问题是电子侦察中尚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研究包含一个运动站的只测角两站被动定位系统,提出先用扩展Kalman滤波对多个辐射源精确定位,然后通过空间相关处理识别虚假定位点的方法,大量的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上述识别方法在两目标张角大于测角误差的均方根值时,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系统识别出的真实定位点,其定位精度可达单目标环境下的同等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