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findings of the Commission of Inquiry established by the Norwegian government in 2014 to evaluate all aspects of Norway’s civilian and military contribu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in Afghanistan from 2001 to 2014. Concerned with the wider implications of the Commission’s findings, it focuses on two issues in particular: (1) Norway’s relations with the US, a close and long-standing strategic ally whose resources, capabilities and dominance of decision-making dwarfed that of all other coalition partners in Afghanistan; and (2) Norway’s record in the province of Faryab, where, from 2005 to 2012, a Norwegian-led Provincial Reconstruction Team was charged with bringing security, good 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 to the province. How Norway prioritised and managed relations with the US highlights and helps to problematise the challenges – political, practical and moral – faci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powers operating in a coalition alongside the US. Norwegian efforts in Faryab are revealing of the dilemmas and contradictions that plagued and, ultimately, fatally undermined the international intervention as a whole. As such, Norway’s experience provides a microcosm through which the inherent limitations of the attempt to transfer the structures of modern statehood and Western democracy to Afghanistan can be better understood.  相似文献   
32.
研究一类具有时滞和阶段结构的SI传染病模型。讨论了系统平衡点的存在性和局部稳定性,并讨论了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最后对所得理论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33.
PID在柴油发电机组输出稳定性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移动式柴油发电机组机械式调速器响应速度慢、精度差以及负载变化较大时发电机组输出电压和频率波动较大的问题,研究了PID在柴油发电机组稳定性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电子调速器电路的研究与设计。对75kW柴油发电机组进行了空载、半载及满载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设计电路和控制方法的正确性。该电子调速器采用PID方法对发动机转速进行控制,达到了改善柴油发电机组输出稳定性的目的,并且具有响应速度快和准确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34.
为适应坦克火控系统的智能化发展需求,保证智能坦克火控系统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出了坦克火控系统智能控制结构的设计原则,并综合功能型和行为型控制结构的优点,构建了系统智能实时递阶控制的总体结构,对各个智能控制层的内部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实时递阶控制结构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对智能坦克火控系统的后续研究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5.
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稳定性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灰关联分析法为手段,通过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加筋土挡墙的稳定安全系数。结合水富—麻柳湾高速公路的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实际工程,分析了各因素对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稳定影响的敏感性,按大小依次为:内摩擦角、筋土间摩擦系数、粘聚力、筋带长度、筋带轴向拉伸刚度、筋带间距和填土密度。建议设计中,如果条件许可应优先选择摩擦角和粘聚力较高的填料,当填料受限制时,要提高加筋土挡墙的稳定性可以优先考虑选择与填土有较高摩擦系数和轴向拉伸刚度较大的土工格栅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36.
利用MTS~810型材料伺服试验机对应急机场道面沥青混凝土进行了高温条件下车辙试验和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应力的增大,沥青混凝土的弹性应变增大,塑性应力增大,破坏时间提前,应变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得出了应急机场道面沥青混凝土的粘、弹性参数与应力的关系及本构模型;求出了不同机型的不同胎压作用下应急机场面层沥青混凝土的动稳定度;根据应急机场跑道上的飞机重复作用次数及车辙试验结果,计算了不同胎压作用下应急机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变形厚度,在允许寿命内面层沥青混凝土的动稳定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37.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认为单轴对称的T型钢轴心压杆绕对称轴的稳定性是弯扭失稳问题。本次试验发现,剖分T型钢轴压杆有必要做弯扭屈曲验算,计算方法采用换算长系比法。  相似文献   
38.
分析验证了传统D触发器型PFD结构的SEE敏感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SEU/SET加固鉴频鉴相器,SPICE模拟结果表明该结构功能正确,对于1GHz的时钟信号,鉴频鉴相的精度可达0.8rad.锁相环的整体模拟结果表明,抗辐照的PFD与传统的PFD相比,锁相环的电学性能没有改变,锁定时间保持一致.对传统D触发器型PFD和设计加固的PFD进行了遍历轰击模拟,结果显示,提出的抗辐照PFD加固效果非常明显,敏感节点的数目可以降低80%左右.  相似文献   
39.
助推滑翔技术是制导武器实现增加射程、提高机动突防能力的关键技术之一,对飞行器姿态控制有较高的要求,需要设计复合控制方式的姿态控制系统.针对采用空气舵与燃气舵联动控制的飞行器,建立了动力学模型,详细推导了完整的三通道线性化小偏差运动方程,结合典型弹道数据给出了动力系数图像,分析了助推滑翔弹道各飞行段中飞行器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选取再入段低空飞行特征点进行了姿控系统设计,仿真结果验证了线性化小偏差运动方程的正确性和控制系统的有效性,为进行此类飞行器的稳定性分析与姿态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0.
Cyberspace experiences worrying trends that could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landscape. The lack or erosion of norms and risky practices and behaviors could lead to greater uncertainty and thus greater instability. Set against a context of renewed competition between great powers, these developments are also tied to the strategic structure of cyberspace. This forum is devoted to discussing factors leading to stability or and inst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