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8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71.
The US government initiated a Defense Counterproliferation Initiative to address the concern that, in the post-Cold War years, the 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weapons would be widespread and create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to the US military’s combat operations. In particular, non-nuclear states might use chemical or biological warfare agents against US forces with the belief that nuclear weapons would not be used against them in retaliation. Following the events of September 11, 2001, defense strategy and policy shifted to a wider view of the threat of adversarial use of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WMD) and the term “counterproliferation” was replaced by “combating” or “countering WMD.” Over time, the Defense Department increasingly moved away from counterproliferation principles with the detrimental effect of losing capabilities that US forces still need for contemporary adversaries. This shift has been aggravated by other US government agencies’ use of “counterproliferation” in lieu of what would have been termed “nonproliferation” activities in the 1990s. The loss of clarity within the US government on these terms has led to the inability to focus the “whole of government” on this significant national security challenge. To alleviate this challenge, the US government needs a top-down initiative to refocus policy on the distinctly different aspects of WMD with respect to military combat operations, combating terrorism, and homeland security.  相似文献   
972.
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军事计量在装备全系统、全寿命、全过程监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越高,越需要严苛的计量保障体系,而计量人员是军事计量保障工作的主体,所以,加强我军军事计量人员的培训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地方计量人员培训体系进行分析,利用军地融合方式,研究我军军事计量培训工作在新时期新阶段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73.
俄罗斯军事教育注重培养学员的国家意识,强调教员必须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教学方法灵活、实用,考试方法突出能力素质的考核。俄罗斯军事人才培养形成了注重实战演练、坚持岗位轮换、引进竞争机制、重视鉴定考核的良性机制,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武警部队初级指挥院校提高任职教育质量应借鉴俄罗斯军事人才培养方法,在培训内容、教员选拔、授课方法、考试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974.
智能化武器装备体系是军事智能化的基础和前提。智能化武器装备体系的集约高效发展,首先需做到找准定位,精准聚焦。本文针对美军的智能化武器装备体系,梳理了其发展,总结了其在各作战领域的典型作战运用,并分析了其下一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75.
美军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实践证明:实施PBL(Performance Based Logistics)策略可提高武器系统的完好率,改进任务可靠度,节约保障资源,缩短保障反应时间,因此其理论及实践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及许多军队的重视。结合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及美军在PBL方面的实践,对PBL概念、实施步骤、实践应用进行了综述。结合实际,从保障理论研究、组织结构转型、合同商保障法规、教育训练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为落实武器系统全寿命周期管理、提高装备保障性能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76.
为充分了解当前军民航飞行冲突、危险接近事故征候的成因,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有重点的预防和对事件发生概率的精确预测,首先建立事故树模型,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导致其发生的基本事件,计算事故树模型的最小割集和各个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其次对军民航飞行冲突、危险接近事故征候的发生概率进行合理的取值,得出基本事件的概率重要度,指出基本事件发生概率对顶事件发生概率的影响;最后构建军民航飞行冲突、危险接近事故征候贝叶斯网络模型,计算中间事件的条件概率和顶事件发生概率,并与实际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方法可行性。  相似文献   
977.
军队学历教育院校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军委、总部人才培养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速推进教育转型。阐述了学历教育院校教育转型的必然性,挖掘了教育转型的内涵,提出了相应对策,对当前应重点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78.
根据特种作战力量网络空间防御作战系统的结构模型的预警、保护、检测、响应和恢复五个方面,按照指标的不同类型和特点,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指标进行量化、一致化和标准化处理,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值,最后利用综合加权法建立综合效能评估模型从而实现对网络空间防御作战的效能评估。该方法适用性和实用性强,为网络空间防御作战效能的评估提供一种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79.
论军队任职教育院校学报编辑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策划是任职教育院校学报发展的关键环节,对学报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叙述了任职教育院校学报编辑策划的内涵和原则,指出了提高任职教育院校学报质量应在学报定位、栏目、选题、稿源和装帧等方面强化编辑策划功能。  相似文献   
980.
随着军用航空装备复杂性、安全性的提升,对广大机务维修人员安全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某机务部队现状为依据,研究航空机务维修人员安全知识结构评价问题。利用工作分析法对航空机务维修人员的工作进行了深入分析,建立了航空机务维修人员安全知识结构指标体系,通过构建基于熵权的改进BP神经网络模型对建立的知识体系结构进行评价。以某单位实际调研数据为基础,利用MATLAB仿真实现了模型的训练和测试,对机务维修人员的安全知识结构进行量化分析,为机务人员的安全知识能力培养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