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立足于新型炮兵测地保障系统的工作原理、技术战术性能和特点,对系统作战效能进行了评估,并与传统测地装备、常规测地作业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系统目前的不足和发展建议,对于指导部队平时训练、有效地提高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指导测地装备的革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402.
基于集对分析的维修保障系统效能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维修保障系统效能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应用集对分析方法建立了维修保障系统效能多指标评估模型,以定量的结果对维修保障系统效能进行综合评估,并与层次分析法和突变评价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论一致.为维修保障系统效能评估问题寻求出一种新的方法,其评估结果可为决策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403.
首先分析了研发与制造一体化技术是适应武器装备柔性化制造需求的先进制造技术,然后介绍了装备研发与制造一体化技术的涵义和体系结构,分为以研发为中心的研发与制造一体化技术和以制造为中心的研发与制造一体化技术。最后详细研究了其中的物资供应支持系统及其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404.
运输装备保障效能评估是军交运输系统优化的基础。构建了运输装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指标标准化和定性指标定量化的思路和方法,建立了不同条件下设计保障效能和瞬时保障效能评估模型。这些模型不仅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而且为成系统成建制装备的整体保障效能评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05.
阐述了构建战区后勤保障指挥体系判别模型的步骤,为战区后勤指挥员提供了一种从信息流的角度分析整体与各部分运行相关性的决策方法。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和灰色系统理论,以战区后勤保障指挥体系各个子系统功能发挥作为序参量,通过灰关联度与熵,建立战区后勤保障指挥体系有序性判别模型。对体系各子系统的有序性进行判别,有助于提高体系效能,对战区后勤保障指挥体系平稳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06.
装备保障训练系统设计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美军装备保障训练系统的设计理论、方法进行了研究与综述,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针对我军装备保障训练系统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装备保障训练系统设计理论研究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07.
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人脸识别方法,该方法采用DCT提取人脸特征,并采用SVM对该特征进行分类识别。基于该方法,对ORL人脸库进行分类识别,仅用28个特征平均识别率达到97.4%。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地降低了特征维数和计算复杂度,明显提高了特征的可辨别能力,而且,SVM可以有效地提高分类器的分类和推广能力。  相似文献   
408.
采用UML对装备保障计划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框架进行建模,直观形象地描述了装备保障计划的内容,为装备保障计划的自动生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以陆军师弹药保障计划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409.
高技术条件下的岛屿进攻作战,具有战斗激烈、消耗巨大、保障困难等特点。装甲装备保障面临保障任务重、范围广、时效性强、要求高和保障行动难以展开等现实问题。通过分析岛屿进攻作战对装甲装备保障造成的影响,探讨了在岛屿进攻作战中装甲装各保障的对策。  相似文献   
410.
Abstract

Previous research has identified a variety of general mechanisms to explain how insurgents build legitimacy. Yet, there is often a gap between these mechanisms and the interactional dynamics of insurgencie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bridge this gap through a theoretically informed analysis of the Kurdistan Workers’ Party’s (PKK) insurgency in Turkey. I show how the PKK’s efforts to cultivate legitimacy, Turkey’s counterinsurgency strategies, and civilian perceptions of the PKK, all mutually influenced one another. Based on this analysis, I argue that the mechanisms that produce popular legitimacy coevolve with insurgents’ behaviors, states’ interventions, and civilians’ percep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