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坦克铅酸蓄电池快速充电模糊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坦克用铅酸蓄电池快速充电问题,初步研究了采用模糊控制器控制充电过程,分析了其模糊控制器的组成,并讨论了模糊控制在铅酸蓄电池快速充电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
研究以1/2自旋量子费密系统为工质的内可逆卡诺热泵的生态学优化性能,得到了E目标最大时量子热泵的最佳泵热率、最佳致热系数以及最佳熵产率。  相似文献   
23.
陶瓷激光器在高掺杂、大尺寸和复合结构设计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具备实现高能、高光束质量激光器的潜力.研究了上海硅酸盐所提供的新型国产Nd:YAG陶瓷激光材料的激光输出性能,对比了陶瓷激光棒与单晶激光棒的储能特性,通过主动和被动调Q两种方法分别实现了闪灯泵浦陶瓷脉冲激光器,获得了重频1~20Hz可调,单脉冲百毫焦量级的输...  相似文献   
24.
内可逆卡诺热泵的生态学优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导出了内可逆卡诺热泵的供热量、供热率和供热系数的耗散量,以反映热泵供热率π与其耗散φ_cT_Lσ,即热泵熵产率σ、低温热源温度T_L和可逆供热系数φ_c乘积之间最佳折衷的“生态学”性能E=π-φ_cT_Lσ为目标,基于牛顿和线性唯象传热定律,研究内可逆卡诺热泵的优化问题,得到最大E性能时的供热系数界限及相应的供热率和熵产率。  相似文献   
25.
冷却剂主泵是核动力装置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之一,为模拟核动力系统,对冷却剂主泵切换控制采用电气模拟的方法。实践证明,这既节省经费,结构简单,同时逼真性好,工作性能可靠。  相似文献   
26.
非线性传热条件下的内可逆卡诺热机最优性能有了一些讨论,本文将导出不可逆卡诺热泵工作于非线性传热 Q■条件下,最佳供热系数д与泵热率π的关系。据此可确定任意泵热率时所对应的供热系数界限。最后,讨论了这一关系的一些应用,所得结果包含了经典热力学及内可逆线性传热情况下的有关结论,为实际热泵设计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油料装备中发动机与油泵的合理匹配是设计中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介绍 了油料装备发动机与油泵的匹配原则,分析了油泵和发动机工作时所需的动力,发现发动机 在驱动油泵时具有一定的功率储备,尤其是共用发动机具有较大的功率储备,提出利用发动 机万有特性曲线进行匹配设计。  相似文献   
28.
行车取力泵控马达发电系统可以改变现有装备车辆供电模式。针对泵控马达系统存在转速和外接负载扰动的问题,以输入变转速变负载变量泵-定量马达恒速控制系统为研究平台,建立系统的流量模型,确定了对转速和负载扰动的控制策略以及相应的前馈补偿系数,采用了PID闭环控制与前馈补偿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法。并通过Matlab的Simulink模块对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得到了系统在转速和负载扰动下的控制规律,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在两种扰动下反应迅速,最后通过实验验证,马达输出转速能保持在较理想的状态,为行车取力发电系统实现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9.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an EFP(explosively formed projectile) using a double curvature liner under the overpressure effect generated by a regular oblique reflec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detonation wave propagation theory,the change of the incident angle of the detonation wave collision at different positions and the distribution area of the overpressure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ner were calculated.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EFP with tail as well as the ability to penetrate 45# steel were performed using LS-DYNA software,and the EFP ve-locity,the penetration ability,and the forming were assessed via experiments and x-ray photograph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oincides with those of the simulations.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llision of the detonation wave was controlled to be a regular oblique reflection acting on the liner by setting the di-mensions of the unit charge and maintaining the pressure at the collision point region at more than 2.4 times the CJ detonation when the incident angle approached the critical angle.The distance from the liner midline to the boundary of the area within which the pressure ratio of the regular oblique reflection pressure to the CJ detonation pressure was greater than 2.5,2,and 1.5was approximately 0.66 mm,1.32 mm,and 3.3 mm,respectively.It is noted that pressure gradient caused the liner to turn inside out in the middle to form the head of the EFP and close the two tails of the EFP at approximately 120μs.The penetration depth of the EFP into a 45# steel target exceeded 30 mm,and there was radial expansion between the head and tail of the EFE increasing the penetration resistance of the EFP.Therefore,the structural size of the unit charge and the liner can be further optimized to reduce resistance to increase the penetration ability of the EFP.  相似文献   
30.
海拔对离心泵吸入性能影响较大,但对应关系不明确。为定量分析海拔与离心泵吸入性能的关系,需进行泵高原工作吸入性能实验。海拔与真空度关系密切,利用控制泵吸入口真空度的方法,开展泵高原工作吸入性能模拟实验,获取各工况下泵吸入口持液率数据,并绘制曲线图。实验结果表明:海拔每升高500 m,泵吸入口持液率下降2%~5%;随着海拔的提升,泵吸入性能下降速率加快,工作状态趋于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