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从鱼雷电磁引信收发线圈垂直配置方法基本原理出发,分别分析了位于鱼雷轴线和偏离鱼雷轴线的双接收线圈产生作用距离模糊的原理。对于第一种情况,提出了对双路线圈输出信号进行取模处理的方法,消除了作用距离模糊;对于第二种情况,提出了通过增加对称位置的接收线圈,并对对称位置线圈输出信号求平均后,再进行取模处理,消除了作用距离模糊。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消除作用距离模糊,提高电磁引信作用距离。  相似文献   
22.
为优化多级同步感应线圈电磁发射器性能,以提高发射速度和能量转换效率为检验指标,以影响上述指标的触发时序为优化对象,采用遗传算法建立单级同步感应线圈型电磁发射器触发位置优化数学模型,计算最佳触发位置,通过数值和有限元两种仿真系统对优化结果的正确性进行验证。采用该方法对两级以及十级同步感应线圈型电磁发射器的触发时序进行优化研究,并进行仿真验证。为解决仿真系统误差问题,提出采用动子线圈在各级的触发位置和速度作为控制因素的双控触发方式,并研究分析仿真过程中触发开关的随机抖动对出口速度误差的影响,得到最佳触发时序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23.
研制了用于加工非回转对称光学元件的快轴伺服系统(FAS)的整体结构及其控制系统,系统具备较大行程和高工作频率,最大的行程可达到30mm。系统采用了音圈电机驱动的气体静压轴承技术、线性电流放大器、高分辨率编码器以及高速控制系统。对不同截面形状气浮导轨的静、动态特性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系统采用PID反馈和速度/加速度前馈控制方法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FAS系统0.1mm阶跃响应的上升时间为2ms,最大超调量为0.4%,稳态时间为4ms,对铝件进行超精密切削实验,表面粗糙度可达Ra24nm,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和切削特性。  相似文献   
24.
螺线管磁场性能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正反“单匝”线圈优化螺线管轴向磁场的均匀性和陡化端口磁场的下降沿。计算和实验研究表明,该方法明显改善磁场的均匀性和端口磁场的下降沿。  相似文献   
25.
强电磁冲击环境的核心执行机构是线圈,除保障强磁环境发生线圈的电磁特性外,还须确保线圈支架具有充足的机械特性。在完成对线圈磁电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线圈的三维结构图、材料配置、质量分布、各零部件之间连接方式以及线圈固定方式等,建立线圈支架结构整体系统有限元计算模型,对线圈支架系统进行静力、稳定性数值计算分析,并校核联接件强度,为线圈支架结构提供参考依据。对实用大型强磁冲击系统所用线圈整体的力学结构进行设计分析,应用背景较新,且仿真计算过程严格按照实际搭建尺寸进行,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为后续搭建强磁环境发生装置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6.
综合考虑换向过程、炮口剩余磁能和电阻的能量损耗等因素,建立等效电路模型,通过理论、数值计算和实验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常规螺旋发射器和一种新型螺旋发射器的效率。结果表明:电阻焦耳热损耗的能量最大,其次是换向磁能损失,而炮口剩余磁能损失最小。降低电阻、增大互感梯度、减小驱动线圈单元的匝数、增大工作电流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发射器的能量转换效率。然而,较大的互感梯度也会带来较大的换向磁能和炮口磁能损失,造成炮管烧蚀甚至损坏、能量泄放和效率降低。另外,恒流工作模式的螺旋发射器理论效率超过轨道炮,且新型螺旋发射器结构的理论效率接近100%,未来有望在超导或较低电阻的情况下实现应用。  相似文献   
27.
基于Rogowski线圈的传感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Rogowski线圈的工作原理,建立了Rogowski线圈的等效电路模型,推导了Rogowski线圈的传递函数;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精密积分器,采用Protel仿真验证了精密积分器的优越性;对所研制的基于PCB的Rogowski线圈传感头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头测量准确度达到0.5级,工作状况稳定,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8.
复杂面形,结构零件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往往一个零件上既有复杂面形也有微小结构.为了实现复杂面形/结构零件的高效加工,分析了快刀伺服加工方式的特点,设计并研制了音圈电机驱动的快刀伺服系统;基于动力学和电磁学分析,建立了快刀伺服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并对控制方法进行了设计;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对快刀伺服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研制的快刀伺服系统具有较高的运动分辨率、定位精度和工作频响,能够作为快刀伺服加工的进刀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