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It has long been held that the Federation of Malaya’s counter-insurgency campaign during the First Malayan Emergency (1948–60) was determined by the use of intelligence. Special Branch — the Federation’s primary intelligence agency — dominates the prevailing paradigm of how the insurgent threat was tackled. Conversely, the role of the Royal Air Force (RAF) within this paradigm is very limited. Most observers simply dismiss the role of photoreconnaissance or airstrikes as being largely inconsequential to the counter-insurgency effort. This is perhaps understandable: the Emergency was after all a ‘policing action’ and the insurgents were largely hidden under Malaya’s jungle canopy and amongst the Chinese community. However, further scrutiny reveals that the RAF made a much mor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intelligence element of the counter-insurgency campaign than previously realised. First, the RAF decided to locate their Advanced Headquarters with the Army’s General Headquarters. This led to the creation of the Land/Air Operations Room, through which intelligence, tasking and resources were coordinated. Moreover, the RAF put its intelligence teams into the field to provide a practical link between local units and theatre-level assets. Second,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Army, the RAF establish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mergency the Joint Air Photographic Intelligence Board (Far East). This coordinated all photographic intelligence requirements throughout the Emergency, which was then delivered via the Joint Air Photographic Centre (Far East). Hence, via Joint Operations Centre and JAPIB (FE), the RAF provided both the practical means for effective joint intelligence operations at theatre level throughout the Emergency.  相似文献   
52.
监视雷达天线孔径较小、垂直波束较宽,当雷达天线低仰角探测目标时,波束打地严重,测量易受多路径影响,仰角测量精度难以满足要求.先对现代雷达常用的和差比幅与比相两种测角方法进行了分析,然后以相控阵天线为例,对两者在低仰角下的测向精度进行了仿真和深入分析.最后结合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对某Ⅰ型监视雷达样机进行改进,使其满足比幅比相混合型测角的条件,并对改进后的样机作动态对比试验,再次证明两种常用测角算法在低仰角下的优劣,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一体化联合作战和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对海战场指挥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面向服务的海战场指挥信息系统构建需求出发,在军事信息服务定义的基础上,利用SOA和P2P设计了海战场指挥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物理框架和功能框架,给出了各框架的组成和结构,并与已有框架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的框架更加全面、可靠和灵活,为开展面向服务的指挥信息系统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4.
有效学习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中学地理学习中,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重点介绍了选择性注意策略、组织学习策略、构建整体结构策略、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四种简单而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对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和效率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5.
在夹杂理论的基础上,采用用自洽法导出了含分布夹杂的各向异性弹性体的本构关系和有效弹性模量的细观力学表达式。本文得到的公式不仅可以处理含缺陷和损伤的材料的有效弹性模量,而且还可处理诸于纤维复合材料等各向异性材料的理论及有效弹性模量,从而为建立材料细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6.
我国舆论监督体制还不完善 ,记者在进行批评报道的问题上存在一些误区 ,把记者的“权利”误以为行政、司法等“权力” ,从而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通过记者在舆论监督中的“权利”与“权力”的辨析 ,树立正确的舆论监督原则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57.
随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颁布实施,公安消防部队除了承担防火、灭火工作之外,还承担着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我国边疆地域面积辽阔,一些县市面积很大,消防队伍力量薄弱,造成灭火救援力量不能及时的到达现场,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公安消防部队的职能作用。结合解放军在作战时划分战区的考虑,从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工作的实际出发,对今后我国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工作提出了一些新思路、新方法。以期有效的利用我国目前的消防资源,最大限度减少火灾损失,发挥最大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58.
曹裕华 《国防科技》2021,42(2):14-20
按照现行装备试验鉴定体制的要求,装备作战试验是新研太空目标监视装备在正式交付使用单位前必须完成的一类试验。太空目标监视装备具有精密昂贵、价值高、单台套、集成度和复杂度高等特点,开展作战试验与普通的侦察探测装备和常规兵器区别较大。本文介绍了太空目标监视装备作战试验的对象与要求,分解了太空目标搜索发现、监视管理、目标识别、信息共享等实战能力和实战能力的生成与保持要求,构建了作战试验评估指标体系,并依据太空目标监视任务剖面和环境剖面设计了作战试验项目,基于作战试验指标考核评估确定了评估数据采集需求,紧贴太空目标监视装备实际使用面临的环境条件构设了逼真的作战试验环境条件。这些研究可为太空目标监视装备作战试验实践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9.
防空监视网络传感器任务优先级的模糊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感器任务优先级是传感器管理的重要依据。应用模糊推理技术的传感器任务优先级评价方法,基于所有融合航迹和识别数据,通过符号推理确定决策循环过程中执行的每个监视任务的优先级。首先确定了管理系统结构,建立了优先级决策树,给出了模糊推理规则,最后进行了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说明了模糊评价方法在传感器管理应用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0.
建立了用于评估弹药供应站配置地域的指标体系,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进行了权重分配, 得到了弹药供应站配置方案的择优方法, 并运用模型进行了模拟决策。本模型已经在计算机上编程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