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61.
建立了一个四层文件系统,将来自多个通道的采样数据按存储任务编号、通道号、采样起始时间分层存储,并对每层数据提供相应的索引文件,提供了按通道号及时间段的快速查询服务。测试表明,在IBM服务器上达到了150 MB/s的存储速度,可以满足同时300个通道的实时采样数据存储任务。  相似文献   
162.
超急速爆发沸腾研究的新实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总结分析前人实验方法的优缺点基础上 ,在国内首次建成了超急速爆发实验台 ,其特点如下 :加热和测温信号互不干扰 ,温度测量频响快、精度高 ,且避免了测量滞后 ,温度测量动态响应时间小于 1μs ;采用高压电火花放电技术 ,高速照相速度快 ;采用了汽泡轮廓清晰并可以研究整个过程以及光源强度要求低的侧照方式 .照相最高放大倍数可达 10 0倍 ,研究范围为 1~ 90 0 μs .  相似文献   
163.
建立了六相无刷直流电动机(BLDC)的相绕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电机在 PWM 调制方式下的非换相期间关断相电流的产生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在采用PWM_ON_PWM调制方式时,可以消除多相 BLDC 的非换相期间关断相电流,因此可以降低转矩脉动.此外,还分析了该电机在换相期间的转矩脉动情况,得到了由换相引起的转矩脉动解析表达式,并给出了消除转矩脉动应该满足的 PWM 占空比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164.
基于近极轨微纳卫星星座在高速数据传输模型下的网络特点,给出近极轨微纳卫星星座的高速数据传输的模型,分析适用于该模型的路由算法,推导该路由算法开销的计算方式,说明了算法在高速数传模型下的不足;给出算法的改进策略;利用NS3网络仿真平台建立微纳卫星星座高速数传网络场景,仿真了该场景下采用改进路由算法前后的关键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近极轨微纳卫星星座构建的高速数据传输网络中,改进算法在使得吞吐率和分组到达率有所提升的同时,显著降低了网络系统路由开销,微纳卫星高速数据传输网络的性能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65.
六相无刷直流电动机谐波转矩的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刷直流电动机具有诸多优点,但运行中仍然存在转矩脉动问题.分析了六相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推导了六相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状态方程,采用状态变量法对电机转矩产生的关键量--反电势波形和电流波形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研究,对六相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谐波转矩进行了分析和推导,得出了通过减小电流滞后角可控制甚至消除正弦谐波脉动转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6.
发动机粘接界面加速老化及寿命预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发动机粘接界面老化试验,根据其力学特性的变化,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估算出贮存寿命。  相似文献   
167.
基于粒子滤波的检测前跟踪方法是一种处理弱目标检测与跟踪的有效方法。使用多部雷达对同一目标进行观测,可以提高目标的检测概率和跟踪精度。但雷达系统误差不同,得到的目标量测信息不能直接进行融合。针对多个具有不同系统误差的雷达联合检测跟踪问题,通过将不同雷达的量测信息向前追溯,对误差进行校准,从而消除不同雷达对于同一粒子的量测误差,然后将粒子权重进行融合。仿真结果表明,在雷达具有不同系统误差的情况下,采用本算法可以有效提高目标的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