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timing on sellers'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strategies in a duopoly setting. Market uncertainty is captured by a representative consumer who has a private taste for the product's horizontal attribute, and both sellers can acquire this information either before (ex‐ante acquisition) or after (ex‐post acquisition) observing their own product qualities. We identify several conflicting effects of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that vary significantly in its timing and marke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monopoly scenario,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is unambiguously beneficial and ex‐ante acquisition is the dominant option, because it helps a seller not only design the proper product but also craft better pricing strategy. By contrast, when there is competition,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eliminates the buffer role of market uncertainty and leads to the fiercest production or pricing competition, which makes the subsequent effects of acquisition detrimental, and a seller's payoff is nonmonotonic in terms of its acquisition cost. Moreover, compared with the ex‐ante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ex‐post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normally generates higher sellers' equilibrium payoffs by postponing the timing of acquisition and maintaining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Nonetheless, ex‐post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lso provides the seller with greater acquisition incentive and occasionally makes him worse off than that in the ex‐ante scenario. Thus, in a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having the option of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flexibility in its timing can be both detrimental and irresistible. © 2016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63: 3–22, 2016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小康社会消防安全指标体系》将小康社会的消防安全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处理,内设公共消防安全保障、社会火灾防范水平、灭火救援应急能力、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4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分别由多元参量组成,并按照预定的指导思想,分别筛选具有表征作用的指标,最终构建起4大类16项22条的指标体系。该体系与“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新格局紧密呼应,并通过指标综合指数反映受评价城市消防工作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  相似文献   
13.
近年川东气田的几口碳酸岩气井在开采过程中出现较为严重的硫沉积,有的甚至被硫堵塞停产,对这些气井的硫沉积进行精确的预测和有效的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提出了一个新的解析模型,把硫的溶解度作为温度、压力及流态的函数,结合压力与温度的藕合,应用颗粒受力分析来预测含硫天然气开采中的气井井筒硫沉积,其预测结果与实际相符,可作为井下除硫处理、洗井作业、优化完井及开采速度等设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舰舰协同制导下舰空导弹水平发射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增加舰空导弹拦截低空目标的发射时机,研究了舰舰协同制导下舰空导弹水平发射区.首先分别计算了单舰制导和雷达哨舰接力制导下水平发射区;然后在坐标系内合成得到舰舰协同制导下舰空导弹水平发射区.通过仿真比较,得出舰舰协同制导下比单舰制导下目标航路捷径增加了35%左右,舰空导弹水平发射区的纵深显著增加的结论,为舰艇作战指挥决策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多量子阱红外焦平面阵列研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红外凝视成像导引头的一项关键技术,是要制造大面积的性能均匀的红外焦平面阵列。近年来,从能带工程的观点出发,使用以现代薄膜技术制造的多量子阱超晶格材料,采用微电子技术研制的多量子阱红外焦平面阵列的工作进展很快,备受人们关注。了解有关的发展背景、基本原理、先进技术和研制实例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建筑设计消防审核工作中容易出现的技术问题,从消防车道与建筑中人行通道的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末端试水装置与试水阀的设置、特殊场所快速响应喷头的选用、标准喷头的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集热板的应用、室内消火栓系统阀门的设置以及防火卷帘两侧火灾探测器组与警报装置的设置等方面解读了相关消防技术规范的规定,系统分析了建筑设计消防审核中的常见错误与问题,提出了有关技术规范规定的合理解释和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管道机器人应用领域与任务需求的不断增大,机器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如输出功能相互耦合、定位精度不高以及复杂环境下可靠性低。针对石油水平井对于管道机器人的特殊应用需求,将公理化设计理论应用到机器人系统设计中,创新设计一种基于挠性支撑结构的全液压驱动管道机器人。概述公理化基本原理与设计过程,对全液压驱动管道机器人进行概念设计,完成设计耦合性分析。确定机器人机械系统与液压系统具体结构组成,并分析其工作机理。应用AMESim软件,对机器人运动原理方案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全液压驱动管道机器人可以实现自动往复运动,牵引力可以达到30 kN,运动速度可以达到0.12 m/s;机器人牵引能力与运动速度可以完成单独调节,从而实现解耦设计。  相似文献   
18.
文中讨论了几种可变行频电路方案及其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计算和实验归纳了连续可变行频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光电跟踪仪安装时水平度调整方法的研究,提出了利用坐标变换算法,用以实现光电跟踪仪安装时水平度的快速调整.利用该算法不但可以减少安装时的测量次数,节约安装调整时间,而且提高了设备安装时的测量精度,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文中还对该方法的测量计算误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移动数据库的概念和特性,介绍了其应用现状及市场上存在的相关产品,分析了移动数据库在应用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指出了其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