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181.
给出一种强激光武器与目标存在相对运动时的毁伤概率(动态毁伤概率)在非致毁条件下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是在已知强激光对目标的致毁时间、一次发射时间的基础上,在武器的跟瞄子系统对目标无毁的跟踪试验中,通过检测跟踪误差在射击门内外交替出现的时间间隔,给出动态毁伤概率的点估计,以及在既定置信度下,动态毁伤概率的置信区间,同时还能判断所测毁伤概率是否处于最佳状态,为进一步优化动态毁伤概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2.
介绍了红外警戒系统、激光警戒系统和紫外警戒系统的基本原理、探测方法及发展现状 ;比较了这 3种典型探测方法的优缺点 ;分析了岸基光电综合警戒系统的结构原理 ,探讨了它的发展趋势 .  相似文献   
183.
对激光点燃含能材料的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 ,提出利用激光点燃含能材料时 ,材料表面温度变化计算方法 ;依据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 ,说明了激光密度、激光脉冲宽度对炸药材料点火温度影响特性。  相似文献   
184.
激光辐射方位的确定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确定来袭激光束方位的成像技术、时间延迟技术和屏蔽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现状;分析了3种技术的优缺点;探讨了来袭激光方位确定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5.
激光驾束制导信息场检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完成激光驾束制导信息场检测,根据信息场的参数,介绍了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工作原理;基于误差设计理论,根据激光束传输特性,利用光学软件ZEMAX设计了激光信息场检测光学系统;通过信息场指令值和辐照度检测,实现信息场参数测试。该系统能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对多种型号炮射导弹的驾束信息场进行参数测试。  相似文献   
186.
渗硫层对网格化激光淬火表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低温离子渗硫技术在CrMoCu合金铸铁网格化激光淬火表面制备了渗硫层,分析了其形貌组成与结构,考察了渗硫激光复合表面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渗硫层表面疏松多孔,在淬火区域硫化物颗粒细小,结构致密,其相组成主要为FeS;在干摩擦条件下,渗硫层能降低网格化激光淬火表面的摩擦因数,提高其耐磨性能,其主要原因是硫化物及摩擦化学反应生成的氧化物能在摩擦表面形成边界润滑膜,抑制了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有效减弱了网格化激光淬火表面"摩擦台阶"效应。  相似文献   
187.
基于后向散射的光尾流探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基于后向散射的光尾流探测系统,使用该系统进行了实验室环境下的模拟尾流气泡探测实验和海洋环境下的舰船尾流探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探测系统具有较好的舰船尾流探测能力,验证了基于后向蝌散射的光尾流探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8.
依据空间信息支持现代作战的主要内容,介绍了五大类空间信息状况,分析了新概念武器高能激光的基本原理,并就其应用过程建立了UML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空间信息支持高能激光武器应用系统的框架,并就高能激光武器对空间信息的需求进行了重点分析,而后以信息的转换与传递为主线,探讨了高能激光武器运用空间信息的流程。最后对该领域研究的趋势和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并提出对其未来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9.
采用三温度热化学非平衡模型,考虑了激光能量在空气等离子体中的共振吸收和逆韧致吸收机制,用有限差分NND格式对控制方程组进行数值离散.对等离子体点火过程进行耦合计算,并研究了不同入射激光强度条件下等离子体吸收波的形成和演化机制,讨论了粘性扩散效应对等离子体吸收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温度300K,大气压力条件下,生成ZND模式的LSD波所需最小激光强度为5.0×106 W/c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