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审计监督工作在促进公安现役部队党委科学民主规范经济决策管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特有的监督与服务、评价与鉴证职能决定了在部队规范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帮助有关人员完善自我、提高履职能力水平,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等层面,诠释了审计监督工作在部队建设中的促进、服务、制约、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22.
深化武警院校改革,聚焦“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必须构建武警法学学科体系。武警法学经历了孕育萌芽、研究探索、创立形成的发展阶段。构建武警法学学科体系,必须紧贴武警部队职能任务实际,发展武警法学的特色和优势,为部队培养“会指挥、懂法律的指挥警官和初级指挥人才”。 相似文献
23.
陈正杰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报》2009,25(5):46-49
公安现役部队基层干部考核工作是选准用好干部的关键环节。目前一些单位在基层干部考核工作中还存在着考核制度不健全、考核标准不科学、考核方法和形式简单等问题。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考核工作,必须端正基层干部考核工作的认识和观念,健全基层干部考核的制度,完善基层干部考核的标准,改进基层干部考核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24.
李青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报》2009,25(9):78-81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在当前公安工作中具有全局性意义。在和谐社会建设正成为时代精神精华的背景下,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不仅具有历史逻辑的可能性,而且具有改善社会关系、化解各种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意义和现实需求。面对队伍建设的新情况、新局面,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应立足现状,分析局面,寻求对策,以利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5.
李世虎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报》2014,(1):21-24
心理应激是一种特殊的情绪状态,在这种情绪状态下个体会有很多特殊的反应和举动。边防警察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难免会产生心理应激。边防警察的心理应激源包括工作方面、环境方面、生活方面。分析了边防警察心理应激的类型及表现,主要从培养品质和意志,学会放松,取得社会、家人、亲友的支持和理解,加强心理训练等方面论述了应对边防警察心理应激的措施。 相似文献
26.
王洪海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报》2014,(1):45-48
维和警察是一种高危职业,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是维和警察工作发展、降低维和警察风险和公安外交工作的需要。分析建立维和警察工作快速反应机制的意义和快速反应机制的基本构建框架,提出快速反应机制的运行原则。 相似文献
27.
康焕华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报》2014,(5):31-34
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进行文化传播是塑造一个国家积极正面形象、提高软实力的有效手段。通过探讨维和警察进行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任务、方式以及应注意的问题,旨在对中国维和警察及维和警察培训有所裨益。中国维和警察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进行中华文化传播,塑造中国警察的良好形象,打造中国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世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28.
陈凤艳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报》2011,(7):12-1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社会舆论载体日益增多,而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又使公安机关极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广泛、动态的涉警舆论一方面促进了公安边防工作的有效开展,但另一方面也给公安边防部队及公安边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密切掌握涉警舆情动态,切实提高公安边防部队应对负面涉警舆情的能力,是公安边防部队履行三大历史使命的保证。 相似文献
29.
梁秀波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报》2014,(7):49-52
公安学基础理论是公安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公安学基础理论已经取得了学科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但与理论深入、系统完整、具有公安学特色的基础理论体系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H”型架构公安学基础理论体系存在着基本概念和关系模型方面的缺陷,以及文字表述和概念内涵之间的矛盾.“主体—对象—客体”关系是新的关系模型,基于该模型构建公安学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更符合公安学基础理论的学科定位. 相似文献
30.
先秦儒家荣辱观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梅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报》2006,22(4):52-54
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的荣辱观,以“仁”为基础、以“义”为标准,闪耀着真理性的理论光芒。“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支撑,体现的就是先秦儒家荣辱观和当今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