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路由与波长分配(RWA)仍是下一代智能光网络中的一个核心问题。由于下一代智能光网络将被划分为多个路由域进行分布式的网络管理,因此传统光网络中的那些基于全网信息的 RWA 算法将不再有效。与此同时,随着光网络中多播业务的不断增加,RWA 算法的研究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结合多播业务的需求,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域光网络中的可支持多播业务的动态 RWA 算法,并对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分析了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52.
TIE算法能对域间出口的选择进行调节,但是该算法的参数计算过于复杂,并且出口选择的调节并不能随负载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可调域间出口选择算法ATIE,该算法能够满足流量工程和网络健壮性要求,并通过参数T的改变随当前负载的变化而变化.实验表明,ATIE算法能够在控制剖面敏感性和随负载变化的流量工程自适应性上达到合理的折衷.  相似文献   
53.
基于分布式转发交换的并行路由器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Internet链路速率和IP前缀数目的不断增长,对路由器的转发和交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转发交换的并行路由器体系结构,采用多个低速的能够独立转发和交换报文的功能部件构成多级流水线,以流水的方式执行报文转发和交换.对该结构实现关键技术--基于子树映射的IP流水查找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指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54.
当前装备供应保障系统中维修器材存在短缺、积压以及配送系统效率低下等问题,亟须对生产、库存和配送作业环节进行集成优化。为客观反映各个决策环节,将该问题公式化为一个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针对该模型多变量、多约束的特点,提出了一个基于数学规划的两阶启发式算法对其进行求解。结合算例,检验模型的可行性,并选取求解器CPLEX和一个类似的迭代算法与该算法在求解质量和运算时间方面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是合理可行的,该算法在求解不同规模实例时表现出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55.
为降低鲁棒优化模型最优解的保守性,以最小化违约车辆数和总惩罚成本为目标,建立针对旅行时间不确定的开放式车辆路径问题的弱鲁棒优化模型。对于不确定数据集的每个取值,该模型的最优解可以使其目标函数值始终不超过某数值,进而改善最优解的保守性。为提高启发式算法发现最优解的概率,提出一种自设计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其主要思想是利用粒子群算法搜索出可使遗传算法预期产生最好解的算法要素,并将其进行组合,从而产生新的遗传算法。采用新产生的遗传算法对模型继续求解,输出最好解。计算结果表明:与以往的鲁棒优化方法相比,弱鲁棒优化方法的最优解的保守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6.
移动自组织网络是一种无基础设施、由移动通信节点组成的无线网络,具有高度的动态特性。传统的路由协议并不能适应节点移动性带来的频繁拓扑变化,简单的洪泛路由也会因开销过大降低网络的性能。针对如何在移动自组织网络中自适应地进行路由选择,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分步路由选择算法。该算法以最小链路总往返时延为目标,基于强化学习进行路由搜寻,在筛选出符合目标需求节点集合的基础上,结合置信度选择路由。在链路变得不可靠时,数据包被广播给筛选出的邻居节点集来提升路由可靠性并降低开销。对提出的算法在分组到达率和路由开销等主要性能指标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分步路由算法相比于基于强化学习的智能鲁棒路由,在降低开销的同时,保持着相当的吞吐率。  相似文献   
57.
针对星上系统总线多元性导致的星载网络接口和协议不能标准化的发展瓶颈,本文基于SpaceWire总线协议,通过将静态路由(时间触发)与动态路由(事件触发)机制结合,实现了控制数据和载荷数据共用网络。静态路由完全遵循SpaceWire-D协议,在保证确定性传输的同时,通过启发式调度算法首次实现了多时间窗并行调度,并提出利用最大公约数法设计时间窗,以提高网络吞吐量;动态路由通过对随机事件和载荷数据分配优先级,实现传输路径冲突时对紧急任务的优先处理。最后在OPENT中搭建网络系统仿真模型,对所提出的路由机制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静态路由时段网络吞吐量较现有调度算法有明显提高,动态路由实现了紧急事件优先传输。  相似文献   
58.
近年来,无缓冲路由器由于不需要缓冲器而成为片上网络低开销的解决方案。为了提高无缓冲路由器的性能,提出一种单周期高性能无缓冲片上网络路由器。该路由器使用一个简单的置换网络替换串行化的交换分配器与交叉开关以实现高性能。虚通道路由器与基准无缓冲路由器相比,该路由器在TSMC65nm工艺下可以以较小的面积开销达到2GHz的时钟频率。在合成通信负载与真实应用负载下的模拟结果表明,该路由器的包平均延迟远小于虚通道路由器和其他无缓冲路由器。  相似文献   
59.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面临着节省能量、延长网络寿命、提高可靠性等方面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对算法中的算子编码、适应度函数设计、编码方式及参数选取进行了细致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本算法减少了能耗、延长了网络生存时间并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0.
This article is a sequel to a recent article that appeared in this journal, “An extensible modeling framework for dynamic reassignment and rerouting in cooperative airborne operations” [ 17 ], in which an integer programming formulation to the problem of rescheduling in‐flight assets due to changes in battlespace conditions was presented.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esent an improved branch‐and‐bound procedure to solve the dynamic resource management problem in a timely fashion, as in‐flight assets must be quickly re‐tasked to respond to the changing environment. To facilitate the rapid generation of attractive updated mission plans, this procedure uses a technique for reducing the solution space, supports branching on multiple decision variables simultaneously, incorporates additional valid cuts to strengthen the minimal network constraints of the original mathematical model, and includes improved objective function bounds. An extensive numerical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significantly outperforms traditional branch‐and‐bound methodologies and is capable of providing improved feasible solutions in a limited time. Although inspired by the dynamic resource management problem in particular, this approach promises to be an effective tool for solving other general types of vehicle routing problems. © 2013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20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